这本书针对20世纪最激动人心和最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分子吉尔•德勒兹提供了一个总览性的导读。
德勒兹的写作涵盖了文学、艺术、精神分析、哲学、基因学、电影与社会理论。他也创造了思考和写作的全新风格,他坚称新的思想模式能够转变生命。
在本书中,克莱尔·科勒布鲁克通过德勒兹自身提 及的目标和问题来解读他的著作,这些问题包括:创造的问题、未来的问题与生命的加强。
在对德勒兹的概念和理念提供导读的同时,《导读德勒兹》还向学生们展示了他的著作是如何对文学文本提供新的解读方式的。因此,这本书对任何文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导读。
克莱尔·科勒布鲁克,她在爱丁堡大学教英语文学,著有《新文学史》(1997)和《伦理学与再现》(1999)。她也发表了大量关于德里达、海德格尔、伊里格瑞、布莱克和福柯的文章。
译者简介
廖鸿飞(豆瓣id:猫科动物),男,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为荷兰阿姆斯特 丹大学文化分析研究院博士生,主攻电影与哲学研究。在国内外发表有若干中英文论文,在学术期刊及电影专业网站迷影网(cinephilia.net)上发表有大量翻译文章。
德勒兹的关键概念在于哲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使用,而非对定见再现性的。定见是思想的惰性和失败,世界的差异性因定见被缩减为“类我”的存在物,既是减弱了思想的积极性质,又加强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偏见——我们都是“一样的”——能够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彼此互动。定见从感知中抽象...
评分德勒兹是谁? 《导读德勒兹》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导读类的书,作为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中的一册,德勒兹关于哲学、艺术和文学的思考引起了我的兴趣,然而他的名字对于我却是陌生的,直到读完整本书,我都没有看到关于他的任何具体介绍。(以下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吉尔...
评分德勒兹的关键概念在于哲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使用,而非对定见再现性的。定见是思想的惰性和失败,世界的差异性因定见被缩减为“类我”的存在物,既是减弱了思想的积极性质,又加强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偏见——我们都是“一样的”——能够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彼此互动。定见从感知中抽象...
评分 评分德勒兹思想的“三位一体”——伯格森(圣父)——斯宾诺莎(圣子)——尼采(圣灵),by Todd May。时间、影像、运动——伯格森;生成、永恒回归、不合时宜、生命、欲望——尼采;先验、理念——康德;经验主义——休谟;内在性、身体、伦理学——斯宾诺莎。译者对一些概念的把握有欠水准,但译笔基本流畅,that's it and that's all,具体更多思想方面的细节参见个人笔记《生成和差异的主题》。
评分有用,翻译有时懵逼。
评分此时读这类书的目的之一,是在迷茫时使人重返起点,再次加固与厘清基础与方向。所谓迷茫,比如当我也说文学不是再现,不是文献也不是历史,继而试图依赖这些概念去创作时,这显然并非我自己的东西,而只是道听途说、鹦鹉学舌,我甚至不明了它的发展进程,连基本含义都不甚了了,仅只是作为与众不同来标榜,我真的相信吗?不是德勒兹的差异与生成,我不是追求“真”的变化,而只是追求“不同”,博尔赫斯论科克托时说,这位小说家写作,主要是为了让人大吃一惊。当然,以强度而言,德勒兹将艺术区别与哲学及科学的基于差异的感受,实际上就是惊呆,是我面对他者的震颤与成为他者的强烈欲望,是布朗肖的“从我到他的穿越”,但差异是不是已预设了必须有差异的前提?
评分反正导读也不能拨云见日因为压根就不存在这种东西……
评分翻译的还是不错了。就书而言,对德勒兹的介绍也是这套书里相对较为深入的一本,没有谈生平,没有谈意义,没有按照著作来分期谈特点,就是针对他的几个观点,特别是对艺术、电影的观点展开论述。是不错的导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