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由外国人撰写的系统反映中国红军长征的新著。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美国名作家。本书的写作,采用了他最擅长的叙述个人轶事和见闻的方法,详尽而生动地再现了史诗般的长征历程,倾注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和长征精神的崇敬之情。同时按照作者自己的观点,运用大量资料,对长征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各种人物,进行了坦率的剖析,写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坚毅、磨难和成就。形象地描绘了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精神风貌和各异性格,展示了老一辈革命者们革命生涯中不同的遭遇和他们个人的爱与恨。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译文严谨,忠于原著。值得各界一读。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一九O八年十一月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九二五中学毕业后,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退学,从事新闻记者工作。一九三O年至一九四八年担任合众国际社记者、编辑;一九四九年三月,出任纽约时报莫斯科常驻记者,达五年之久。一九六一年以后,历任纽约时报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职。二次大战期间曾深入前线,遍访苏联广大地区,著有《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等作品,闻名于世。曾获得国际普利策新闻奖等奖励及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现为全美作家协会主席。一九七二年后,已五次访华。
2016年,已经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学时,学过这...
评分sign,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评价人物,原因只有一个:我没有能力或没有兴趣评价其他。什么结构啊、思想啊,觉得自己都驾驭不了,所以只能说说人物,反正这个是一家之言,也不需要什么太高的水平。但是,决定以后要尽量摆脱这个桎梏,书里的精髓不是只有人物。 也是一篇旧文了...
评分历史的车轮缓缓辗过,来到21世纪,再回首曾经的战火连天,熟悉又模糊。1934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由毛泽东带领)、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撤退和转移。...
评分sign,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评价人物,原因只有一个:我没有能力或没有兴趣评价其他。什么结构啊、思想啊,觉得自己都驾驭不了,所以只能说说人物,反正这个是一家之言,也不需要什么太高的水平。但是,决定以后要尽量摆脱这个桎梏,书里的精髓不是只有人物。 也是一篇旧文了...
感觉外国人写起中国近现代史来会更加客观一些,终于理清了一些历史人物脉络。
评分六六四年级时语文老师推荐看的,结果她不感兴趣,我倒是翻了一遍,对长征多了些了解,补补我的历史知识。最感慨的是看到倒数第二章,对于长征中的众多高级将领在文革中悲惨遭遇的描述。昔日在同一个碗里吃饭共患难的战友,落到如此下场终了,真是令人唏嘘。
评分最好的长征 我见过的
评分那是,整个国家的征途。
评分035/2020 外国人讲述长征的方式和内容有点杂乱,加上之前看了好几本国内讲述长征的著作,对比下来本书没有太多的新鲜内容。“长征面临的是同时进行的三种战斗—与蒋介石及地方军阀的斗争,与大自然的斗争,还有最关键的是,在共产党内部领导人与领导人、一种方针政策与另一种方针政策之间的斗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