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由外国人撰写的系统反映中国红军长征的新著。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美国名作家。本书的写作,采用了他最擅长的叙述个人轶事和见闻的方法,详尽而生动地再现了史诗般的长征历程,倾注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和长征精神的崇敬之情。同时按照作者自己的观点,运用大量资料,对长征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各种人物,进行了坦率的剖析,写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坚毅、磨难和成就。形象地描绘了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精神风貌和各异性格,展示了老一辈革命者们革命生涯中不同的遭遇和他们个人的爱与恨。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译文严谨,忠于原著。值得各界一读。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一九O八年十一月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九二五中学毕业后,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退学,从事新闻记者工作。一九三O年至一九四八年担任合众国际社记者、编辑;一九四九年三月,出任纽约时报莫斯科常驻记者,达五年之久。一九六一年以后,历任纽约时报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职。二次大战期间曾深入前线,遍访苏联广大地区,著有《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等作品,闻名于世。曾获得国际普利策新闻奖等奖励及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现为全美作家协会主席。一九七二年后,已五次访华。
以前看过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旧版书,这个新译的版本比旧版好多了,或许由于时代限制旧版的语言比较硬,新版语言流畅优美,更接近原著。看得出来译者下了很多功夫,纠正了老版的一些错误,还增加了不少注释。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美国著名记者,多年来一直对长征心向往之。198...
评分由于父亲喜欢讲这段历史(他也没有经历,只是他也喜欢了解这些历史),从小耳熏目染,决定看一些关于长征的书籍,这本由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著的书籍,我感觉作者不论从采访到查阅资料都很到位外,文笔也很不错。(但国人怎么没有如此之佳作,机会留给外国人,哈哈) 长征是迫...
评分长征已经成为一个神话,一个传奇,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象征、符号和精神,我们如今依旧在称呼我们的建设为新长征,那这个神话、传奇是怎么的,真相是怎么样呢?也许永远不可能完全清楚,作者只是试图以自己的理解来还原它。 在长征刚开始时,事实上谁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要走...
评分以前看过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旧版书,这个新译的版本比旧版好多了,或许由于时代限制旧版的语言比较硬,新版语言流畅优美,更接近原著。看得出来译者下了很多功夫,纠正了老版的一些错误,还增加了不少注释。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美国著名记者,多年来一直对长征心向往之。198...
评分看完王树增的《长征》,把长征的历史事实有个大概的了解,再来看这本书很有意思。他以一个外国人的眼睛去看中国的长征,他从历史资料,长征的经历者回忆,以及自己重走长征路,把历史还原,把长征中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公正的评价历史,让我们对长征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
修行9th,上世纪八十年代算得上是新中国出版的黄金时期,尺度宽泛而自由,此书作者在中央政府的特许与协助下采访了一众老将军与长征幸存者,并重走了长征路,享有前所未有的写作条件,让此书变得十分好看而真实,此书有提到红军将士沿路不得已的抢粮之事,以及贺龙绑架一众地主与老外勒索赎金充做军需,并很轻易的撕票这些行为,也一一列举了长征众将在文革中的悲惨命运,还煞有介事的探讨了一下毛的心理。点到为止的说到了几乎所有该说的事情,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六六四年级时语文老师推荐看的,结果她不感兴趣,我倒是翻了一遍,对长征多了些了解,补补我的历史知识。最感慨的是看到倒数第二章,对于长征中的众多高级将领在文革中悲惨遭遇的描述。昔日在同一个碗里吃饭共患难的战友,落到如此下场终了,真是令人唏嘘。
评分当年酒狂,现在看来太冲动。
评分六六四年级时语文老师推荐看的,结果她不感兴趣,我倒是翻了一遍,对长征多了些了解,补补我的历史知识。最感慨的是看到倒数第二章,对于长征中的众多高级将领在文革中悲惨遭遇的描述。昔日在同一个碗里吃饭共患难的战友,落到如此下场终了,真是令人唏嘘。
评分关于长征,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序言中写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哈里森与斯诺是朋友,曾多次谈到长征。所以说,哈里森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是他与斯诺共同的心愿,只不过哈里森在七十多岁的身体力行的心血结晶。非常值得尊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