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tion’s about what it is to be a fucking human being.
——David Foster Wallace
年轻的海明威在咖啡馆里写小说是因为那里比住所更加舒适温暖;雷蒙德•卡佛只写短篇小说则因生活不允许他享受写长篇的奢侈;冯内古特会在二战题材的小说中加入科幻元素;大卫•米切尔则在同时使用古英语的小说中自创了未来语言;虔诚天主教徒奥康纳的小说让艾略特感到“毛骨悚然”;而因小说颇受热捧的波拉尼奥原本是位诗人……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经历不同,风格迥异,但终其一生都热衷于雕刻那些属于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他们穿梭其间,来到不同的发生地,遇到不同的主人公;他们刀法纯熟,自成一家,将故事暂停定格,以璀璨的文字打中你我的心脏,在小说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本书是作家比目鱼书评和文学随笔的结集,涉及几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文章既有精密的技术分析,又不乏有趣的文坛段子,将带领爱小说的你走近刻小说的人。
作家、书评人。七〇后、理科男。近年来先后在加州、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小说、随笔、书评等散见于各种刊物。曾创办读书网站“读写人”。已出版随笔集《虚拟书评》。
个人网站:bimuyu.com
微博:http://weibo.com/bimuyu
1.写书评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书之辩护者 为你喜欢的书写书评,就是为这本书作辩护,也就是为你自己喜欢的生活作辩护;而为你讨厌的书写书评,就是对这本书发起指控,也就是对你憎恶的生活发起指控。——重要的不是你的评判,而是你要为你的辩护或指控拿出事实,摆出证据,...
评分献给LL,现在你相信我是一个作家了吧 一开始认识比目鱼(这本书的作者)是在南京的先锋书店,我和一个东南大学的姑娘沿着南京师范大学闲逛,也可能是南京大学,记不清了,到了一个上坡,又走了一个下坡,就撞见了先锋书店,是一个朝东门的地下防空洞改装的,后来我在其他文艺...
评分人不再年轻之后时间就过得特别快。转眼离我上一本书《虚拟书评》出版已经有四年多时间。在这期间我旅行过几次,搬过家,换过工作;在这期间微博和微信兴起,期刊杂志(甚至博客)逐渐式微,浅阅读逐渐挤掉深阅读的时间;在这期间书店一家家倒闭,电子书渐渐开始被接受,纸质书...
评分于比目鱼这本书,我还是心有戚戚焉,毕竟作者的私人阅读爱好与我极为雷同,无论是冯古内特还是大卫米切尔,亦或伍尔芙,虽谈不上熟读每部作品,却也不算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年中时一直在阅读台湾著名书评人唐诺的【尽头】,我看得出他的野心,可他通篇大书特书之人并非我最爱...
评分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起什么?对,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君的这个题目是在向雷蒙德•卡佛致敬,源于他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比目鱼的书评集《刻小说的人》中,标题书评《刻小说的人》,说的就是雷蒙德•卡佛。比目鱼甚至有...
作者确实真诚地介绍了一些不知名的作家,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但是我很不喜欢这种油嘴滑舌的调子。像是用河南话讲克尔恺郭尔一样不搭调。寓庄于谐是一种风格,但大多数人只做到了“抖机灵”
评分比目鱼写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评,是读书随笔或者散记。如果你当书评读,那是把他看低了。写国内作家的几篇不太好看。
评分对于早年混迹于网络的爱书人而言,比目鱼和他那个页面简陋的个人网站书评专栏经常给读者以震动式的启发,但作者本人又极具神秘性,可以看出比目鱼对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之推崇,当然他对欧美现代小说的评论透着淡雅且独具风格,没有程式却有模式,韵味与力道都刚刚好!马家辉在开卷八分钟里的力荐,2015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评分虚拟书评写得跟真的似的,正经书评写得跟小说似的,这就是技术派!
评分和别人的书评比起来,比目鱼的语言既不够诗意,也不会抖机灵,或者引经据典。他似乎如同他笔下的村上春树一样是个实在的人。但是这已经足够吸引我去阅读他笔下的小说家,一方面是我们的趣味是在相投,另一方面是他准确抓住作家闪光点的洞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