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裏莫·萊維,被譽為意大利國寶級作傢,他是奧斯維辛幸存者,第174517號囚犯,也是二十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公眾喉舌,備受索爾·貝婁,菲利普·羅斯以及卡爾維諾等文學大師的推崇。萊維同時也是一位化學傢,他常說:“化學傢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囚犯這兩重身份在我身上是如此根深蒂固。” 他無法想象沒有這雙重經曆的自己。
萊維1947年齣版第一部作品迴憶奧斯維辛經曆的《如果這就是人類》時,卡爾維諾為他撰寫書評,熱切推介。然而,卻直至1958年的修訂版,纔終獲文壇認可。從此,他的創作如源泉噴湧,涉及詩歌、小說、迴憶錄等各個領域。1963年齣版的《終戰》,描述從集中營得救迴到意大利的經過,這部作品不僅被選入意大利語文教材,還於1997年被編為電影《劫後餘生》。齣版於1975年《周期錶》是萊維最為著名的作品。
1987年,由於抑鬱癥,萊維從住宅一躍而下。同樣是奧斯維辛幸存者、諾貝爾和平奬獲得者埃利·維瑟爾說:“早在四十年前的奧斯維辛時代,萊維已死。”
氫,和星星、太陽裏燃燒的元素一樣。它的凝聚産生瞭這永恒而孤寂的宇宙。
1975年齣版的《周期錶》是萊維最為著名的作品,他憑藉豐富的化學傢的知識,以各種元素為隱喻,創作瞭一係列相互糾結的半自傳故事,既包含瞭他所齣身的皮埃濛特猶太社會、他從中學開始的化學學習,亦錶達瞭他對二戰時大屠殺的反思與迴應。在萊維的筆下,各個化學元素的不同性質,它們美麗的結構式,隨著情節的進展得到瞭一一展現。元素不僅是有詩意的,更具備豐富的哲學意義。1996年,英國倫敦皇傢研究院將《周期錶》評為“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學著作”。
最近半年我生命里又多增添了一些内容,大学时前女友C-cup从美国学成归国,进吉大第一医院找了个实验室的工作。看到我在西班牙穿背心的照片她会说哇你诱惑我啊,聊起回国最大的不适应时是在中国陌陌不如在美国好用。我心里想你还是那个入学军训时就认识的笑容灿烂的你么。 她说...
評分转自澎湃) 见证的艺术 ——普里莫•莱维如何幸存 文=詹姆斯•伍德 译=索马里 普里莫•莱维不认为在奥斯维辛里挺过11个月并幸存下来堪称英勇。和集中营其他的见证者一样,他哀叹最优秀的人都丧命了,最糟糕的人却幸存了下来。但我们这些在相对意义上几乎完全没有...
評分“小说已死”的悲歌已唱了不少时候,大抵是那样的说法——十九世纪的时候小说就已经被写完了,剩下的只是模仿。 这样的观点未免悲观,也不切合实际,至少有《元素周期表》这样的作品存在,小说就完全没有死。 作为小说来说,《元素周期表》是个很特别的存在,普里莫•莱维有...
評分 評分首先我要说明书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每个故事都很短但是精练,且十分有代入感,但是不建议低龄年段的读者阅读,很可能读完会有一种差标签打在它的身上。这本书不宜用来消遣时间,要是只用2天那种快读的方法绝对是不舒服且浪费时间的,我的个人感觉就是这样,到底如何还是去读一读...
英譯本轉譯,希望以後有意大利語直譯本。
评分作為半自傳體小說它的情節不夠吸引人,而化學元素的人文化也不夠充分,專業知識並沒有真正融入故事中。所以還是更適閤作為中學化學課外讀物
评分英譯本轉譯,希望以後有意大利語直譯本。
评分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聊到這本書他錶示這本拿到過百年最佳科普書的名號(之一),然而我當年因為排版和難讀就沒看完,並且這書完全不科普於是感覺這奬拿的仿佛冷笑話一般…總之終於撿起來看完瞭,徹底看完後倒是有所改觀。它並不是普適意義上的科普書或者小說,一本充滿瞭各種艱深晦澀隱喻的半自傳自然很難講好讀,但慢慢看下去就會逐漸生齣漏雨蒼苔、世事幽微之感。關於鉛的那章非常推薦,以及部分句子讓人隱約看到瞭馬爾剋斯的感覺。(最好對著英譯本看)
评分漂亮的小故事,沒有特彆著意寫奧斯維辛,可是那種深遠的影響隨處可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