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网络生活 科普 互联网 计算机/互联网 文化 互联网哲学家 计算机 第三种文化
发表于2025-05-11
技术至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科技与“大数据”将更大规模地、无微不至地介入我们的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数字化生存的诱惑就在于,人们企图使用技术手段(例如最流行的量化跟踪或游戏化)去“解决”所有问题——无论是犯罪还是腐败,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肥胖症。
叶夫根尼•莫罗佐夫提出一个问题:一旦道德、伦理和公共事务等问题被所谓的「技术」重构,变得简单可控,世界将变成什么样?作者的批判思维无远弗届:从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到Google的埃里克•施密特、微软工程师戈登•贝尔,再到网络理论家克莱•舍基,远至麦克卢汉,近至凯文•凯利,没有一个人能逃过莫罗佐夫的质疑。
作者表示,只有当人们对“技术解决方案主义”进行仔细审视并承认制度的瑕疵时,技术才可以被称为一种进步的力量。本书为那些“臣服”于硅谷产品的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如果我们看不到数字化生存的阴暗面,就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技术」。
作者:叶夫根尼•莫罗佐夫(Evgeny Morozov),科技互联网批评家,《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新共和》、《Slate》等媒体特邀专栏作家。他从技术、人文和社会的角度去讨论科技对现今世界的影响,以引导人们更理性、更全面地思考科学技术。其他作品:《iGod》、《奥莱利的“词媒体”帝国》。
译者:张行舟
张行舟,自由译者,热爱互联网。已参与翻译《失控》、《技术元素》、《数字乌托邦:从反主流文化到赛博文化》等。
翻译不太好,读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大学岁月。
评分这本书挑读者,作者屌。他不按照常规去“解读”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更像是在做哲学批判,而且,我觉得其实也可以把它当做历史书看。比如作者谈“互联网中心主义和解决方案主义”,他认为互联网中心主义者(知名的科技乐观主义者们如杰夫.贾维斯、凯文.凯利之流)目光短浅,甚至用来搞民主政治,这是不懂得历史发展趋势的表现。他还谈到了“数据独裁”,互联网被变成运用数据监控我们的利器,想想去年的棱镜门你就会知道实际上发生着什么。
评分老天,翻译的完全是不堪卒读啊,句子连个清楚的主谓宾都没有,简直是最劣等的机翻产物,还带着冗余的冒号,逗号,空格,还有不成对的引号。天啊。居然排版印出来了!!!这出版社责任编辑是干啥的?居然还有人给这书打四星五星?!!!做人连起码的良知都没有。良知都去喂了狗了。
评分互联网和表面修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寻求个人利益而向底层逻辑告别的体面方式,而体面的大佬们自然不愿意承认,操纵世界的方式突然变得如此简单。表面给予肤浅的发言权的互联网其实和民主与自由越来越远,离真善美越来越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在网络上极尽所能塑造自己的成就而忽略本性的弱点,这种妥协是可悲的,不仅因为其本质是修饰主义的,更因为我们错认为这种修饰即是真实,比如我们在父亲母亲节的时候发布条推文感谢他们。莫罗佐夫绝不是什么保守主义,这本书也绝不是有些读者评论的那样翻译很烂(为了掩饰自己看不懂),他承认技术的重要,但呼吁我们关注底层逻辑,关注人性和哲学,承认一个不完美的世界,用不断的协商和试错去探寻未来,而不是用虚拟世界去修饰它。
评分翻译实在太差
毫无疑问莫洛佐夫的书包涵了真知灼见,只不过按照他的水平,这本书本可以再简洁些,优雅些,虽然冗长的论证是为了更有力,更普及的论证时下互联网中心主义方法论的重大缺陷,但是对于能够独立思考的读者来说还是过于冗长,从中提取核心观点稍微复杂了些,尤其对于文化背景完全...
评分 评分在硅谷,莫洛佐夫是一位很另类的观察者,在硅谷一片歌颂技术至上的声音中,他果断的发出一个技术至死的理论,引发媒体热议,却也树敌无数。2009年的TED演讲中,莫洛佐夫直截了当的说道:互联网并不能促进民主,反倒会助独裁统治一臂之力。这句话在某些国家已经得到了验证。接下...
评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科学家们爬上一个又一个的山顶的时候,总发现哲学家们早就在那里等着了。这本书的内容就是用哲学的观点去批判如今盛行的技术至上思潮和倾向。 作者提出,虽然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它也同时也使我们形成了一种错觉:认为一切“问题”都应该有“解决...
评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科学家们爬上一个又一个的山顶的时候,总发现哲学家们早就在那里等着了。这本书的内容就是用哲学的观点去批判如今盛行的技术至上思潮和倾向。 作者提出,虽然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它也同时也使我们形成了一种错觉:认为一切“问题”都应该有“解决...
技术至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