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六日戰爭

被遺忘的六日戰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夏思義 (Patrick H. Hase)
出品人:
頁數:300
译者:林立偉
出版時間:2014-4
價格:HK$12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8829044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香港
  • 香港歷史
  • 歷史
  • 曆史
  • 中國近代史
  • 1899
  • 近代史
  • 香港問題
  • 六日戰爭
  • 曆史
  • 中東
  •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 戰爭
  • 被遺忘
  • 20世紀
  • 衝突
  • 記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英國殖民管治香港時期最血腥的一頁

在官方和大眾記憶中卻完全湮沒無痕

1899年,即中英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新界租藉給英國後一年,英國人進入新界接管此地。此舉觸發新界鄉民反抗,繼而爆發一場六日戰爭,華人在這場戰事中死傷枕藉,稱得上是一場大屠殺。新界史研究專傢夏思義博士,首次詳細研究這場已完全為人遺忘的戰爭,並以生動方式述說這段故事。

本書主要內容是以逐日記述的方式,訴說戰鬥經過,並揭示當時香港總督蔔力和輔政司駱剋對於這場仗的打法意見相左。作者運用他對於新界歷史的深湛知識,詳細描述參與戰事的鄉民領袖和普通群眾。此書對於在這場戰爭陣亡的人數提齣瞭新估計,不是一般史書記述的「人命傷亡不大」,而是有近五百名鄉民被殺,作者同時探討英方資料大都低估死傷數字的原因。

此書不但適閤研究香港和中國的歷史學傢細讀,研究大英帝國和英國軍隊的歷史學傢,以及喜歡軍事史、帝國史和香港史的一般讀者,讀起來也會感到興味盎然。

這本著作研究細緻深入,寫作之清晰堪稱典範,它條分縷析,生動地還原事件,對主要參與者的性格和死傷慘烈程度提齣瞭新見解,推翻舊有觀念。

──Hugh Baker(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榮休中文教授)

夏思義此書是钜細靡遺、見解獨到和一絲不苟的研究,揭露迄今為止一直諱莫如深的帝國劣跡──英國獲取香港的新界,此書是現今和日後有關這段歷史的權威著述。

──Nigel Collett(《阿姆利則屠夫》一書作者)

著者簡介

夏思義 Patrick H. Hase

劍橋大學博士,皇傢亞洲學會(香港分會)名譽院士

居住香港逾四十年,長期研究新界及其居民的歷史和傳統生活,對本地歷史深有研究,獲委任為香港康樂和文化事務署、沙頭角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和開平市人民政府榮譽顧問。著有多篇關於新界史的文章。

圖書目錄

高馬可序 i
中文版自序 v
自序與緻謝 xi
緒論 1
第一章 1899:帝國主義時代的香港 13
十九世紀末的英帝國主義 14
帝國主義時代中的香港 26
第二章 暴亂、騷動、反叛和戰爭:對於帝國主義理想的武裝反抗 39
叛亂、造反和全麵戰爭 40
民眾騷動 57
1899年新界騷動 59
第三章 1898年7月至1899年3月:通往戰爭之路 61
1899年的新界 61
1898年,民情洶湧反對租約 67
準備開戰:1899年3月至4月 71
反抗軍 76
反對抗英活動 77
促使抗英份子參加武裝反抗的因素 79
第四章 1899年4月:戰爭 89
4月3日和14日:火燒蓆棚 89
主要戰事:4月15日梅樹坑之戰 94
4月16日,升旗儀式 106
主要戰事:4月17日林村凹之戰 111
主要戰事:4月18日石頭圍之戰 122
炮兵問題 131
主要戰事:4月19日,反抗軍投降 135
4月19日,英軍在新界西部調動 137
4月16日,有關襲擊油麻地的恐慌 140
槍炮與武器 141
鄧祥興謀殺案 144
第五章 蔔力與駱剋:衝突與傷亡 155
傷亡:英國官方說法 155
傷亡:村民的觀點 157
傷亡:英方的非官方觀點 166
對傷亡的分析 168
伯傑眼中自己的職責 172
蔔力對待反抗軍的政策 177
以最低武力平亂:威海衛的例子 191
駱剋對反抗軍的看法 195
對官方報告的分析 207
第六章 對戰爭的評估 213
軍事情報失誤問題 213
補給和運輸:後勤缺失 217
指揮問題 226
詭辭欺世的報告 231
小結 234
第七章 鄉民:領袖與追隨者 235
抗英領袖 235
抗英運動的民眾 249
小結 253
第八章 戰後餘波 255
附錄
附錄一 香港總督公告,1899年4月7日至9日 263
附錄二 香港總督蔔力在1899年4月17日嚮九龍地區鄉村父老的演說 265
附錄三 駱剋日記所載伯傑上尉關於4月15日至18日戰鬥之報告 267
附錄四 作戰報告:皇傢炮兵上尉西濛茲 276
附錄五 大樹下天後廟神位刻文 279
附錄六 六日戰爭與錦田 280
附錄七 文湛泉傳略 281
附錄八 伍醒遲傳略 28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 這本書譯出了好幾年了,2014年前後應該是香港談新界東北發展的時候,社會對新界、鄉村的歷史脈絡有些興趣,當時以為這書就是和香港的城鄉格局相關的,沒找來看。 - 後來田為工作關係,去過當年英國人行升旗禮的'旗桿山'(現為火車站旁的小山崗,山崗上有好幾座歷史建築物);...

評分

- 這本書譯出了好幾年了,2014年前後應該是香港談新界東北發展的時候,社會對新界、鄉村的歷史脈絡有些興趣,當時以為這書就是和香港的城鄉格局相關的,沒找來看。 - 後來田為工作關係,去過當年英國人行升旗禮的'旗桿山'(現為火車站旁的小山崗,山崗上有好幾座歷史建築物);...

評分

- 這本書譯出了好幾年了,2014年前後應該是香港談新界東北發展的時候,社會對新界、鄉村的歷史脈絡有些興趣,當時以為這書就是和香港的城鄉格局相關的,沒找來看。 - 後來田為工作關係,去過當年英國人行升旗禮的'旗桿山'(現為火車站旁的小山崗,山崗上有好幾座歷史建築物);...

評分

- 這本書譯出了好幾年了,2014年前後應該是香港談新界東北發展的時候,社會對新界、鄉村的歷史脈絡有些興趣,當時以為這書就是和香港的城鄉格局相關的,沒找來看。 - 後來田為工作關係,去過當年英國人行升旗禮的'旗桿山'(現為火車站旁的小山崗,山崗上有好幾座歷史建築物);...

評分

- 這本書譯出了好幾年了,2014年前後應該是香港談新界東北發展的時候,社會對新界、鄉村的歷史脈絡有些興趣,當時以為這書就是和香港的城鄉格局相關的,沒找來看。 - 後來田為工作關係,去過當年英國人行升旗禮的'旗桿山'(現為火車站旁的小山崗,山崗上有好幾座歷史建築物);...

用戶評價

评分

另一種三元裏

评分

這是一場在官方和公眾記憶中消失瞭的鎮壓行動

评分

另一種三元裏

评分

這是一場在官方和公眾記憶中消失瞭的鎮壓行動

评分

19世紀末的英國正處於帝國主義時代的鼎盛期,此時香港的殖民地官員與其他領地一樣多由官學生組成,他們聰明乾練,深受帝國主義觀點熏陶,對大英帝國肩負的任務和自身的使命充滿信心,而香港的興盛與繁榮更是增強瞭他們的自信。但這種自信卻也讓英國人在接收新界的過程中犯下瞭一係列錯誤。此前的新界是一個由本地古老氏族和鄉村支配的社會,並擁有自己的武裝團練。英國人的到來使得新界開始流傳有關英國人試圖乾涉當地村民在土地業權擁有的傳統權益、破壞風水、加稅等一係列謠言。殖民當局未能及時澄清,並低估瞭這些謠言可能引發的後果,引發瞭新界士紳的反抗。戰事爆發以後,英軍又齣現瞭情報不濟、後勤拙劣、指揮混亂等問題,但雙方懸殊的實力使得反抗迅速被平息。戰事結束後,雙方消除誤解都不再提這場戰事,也使得這場衝突在官方與公眾記憶中消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