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對香港以及通過香港對中國問題的思考,他想追問的是“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全書共13章,從2007年第9期開始以“香江邊的思考”為副題在《讀書》不定期連載,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本書記載瞭我對香港及通過香港對中國問題的思考,我想追問的是:“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希望把香港作為中國的中心問題來思考,將其看作是理解中國的鑰匙,因為它一方麵生動地展示瞭近代以來中西文化與政治之間的較量,另一方麵也暗含著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最根本的不同。”
——強世功
強世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2003-2007年被藉調到香港中聯辦做研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1990年),北京大學法學碩士(1996年)和法學博士(1999年)。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法律社會學和憲政理論,著有《法製與治理:國傢轉型中的法律》(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2003奶奶)、《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法律的現代性劇場:哈特與富勒論戰》(法律齣版社,2006年)和《超越法學的視界》(北京大學齣版社,2006年)、《立法者的法理學》(三聯書店,2007奶奶)等。譯著有《美國憲法的“高級法背景》(三聯書店,1997年)等。
重读小强《中国香港 政治与文化的视野》,这本书绝不是某些豆瓣一星评价所说的无耻之作,而是中国内地少有的探究香港近现代以来主权和治权脉络、以及相关问题成因的专著。 全书基于作者03-07年在中联办工作的经历和详实的资料写成。其中介绍英国在战后对香港进行的“行政吸纳政...
評分近日,因中央政府发布白皮书在香港引起的争议很多。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这种争议和纷争,而不仅仅局限于港怂这种流于愤怒的表述,其实并不那么容易。 强世功的这本《中国香港:文化与政治的视野》,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香港。正如作者所言,是从中国的视角看香港,因此...
評分粗略地把书看了一遍,作为学渣还是有许多东西需要消化和吸收。“行政吸纳制度”作为在香港运行多年的治港制度,作者引用的金耀基的观点。我倒是挺喜欢里面提到的几个港督。 第八任总督轩尼诗,主张和大陆开展平等的经济交往;第十四任总督创立了香港大学,让香港的人才再生产有...
評分这本书虽是法学学者所写,但却不是有关基本法的学术著作。正如书名副标题所谓“政治与文化的视野”,强从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不同于香港本土学者和其他大陆学者的香港叙事。毫无疑问,本书充斥着意识形态争论和反西方的冷战思维,这些都源于...
評分先表明身份,没上过强老师的课,但看过强老师全部的书。所以我觉得还是可以在这简单说说一个本科生的看法。(个人非常同意匿名用户的话"以强老师的学术水平,知乎上无一人可评价他") 先说结论:他是一名真正关心中国问题并真正探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学者。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到一条...
利用country和state這兩個詞源的論述,作者很“畫龍點睛”地點齣治理香港的大框架——放在country這一具有中國古典特質、多元邊疆模式的大框架來進行。country是文化和價值觀相互聯結的政治實體,state是抽象的法律製度建構起來的政治組織,可以預見的是,香港的未來要在country和state兩個層麵一起努力,不過country這一條道路會是任重道遠,state層麵的改革或許是單一製的色彩更濃吧????。 作者的論述是很有邏輯和文采的,有些人不必為瞭政治立場不同打一顆星吧。
评分雖然作者自誇讀瞭很多曆史來看香港問題,但是感覺作者曆史還是讀的太少。有一些發人深省的地方,但也有不少令人不可思議的論斷。如果內地hk研究搞成這個樣子,hk就不可能治理的好。
评分一星伺候
评分看法律學者寫的文章總有種高大上很厲害的感覺,但事後想想其實然並卵,嗬嗬
评分槽點太多懶得一一列齣來瞭 作者試圖用天朝主義(用陳冠中的話來說)統攝中共治港意識形態上的張力,但自己也承認政製必須建立在人心之上,而香港人在本書中要麼被強行代錶、要麼完全失聲,麵對以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之名變本加厲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體製,試問人心何時纔能“迴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