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说文物·织锦篇

沈从文说文物·织锦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作者:沈从文
出品人:楚尘文化
页数:1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4-5
价格:3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2480853
丛书系列:沈从文说文物
图书标签:
  • 沈从文
  • 文物
  • 文化
  • 织锦
  • 文物与考古
  • 文化研究&文化史
  • 艺术
  • 中华传统
  • 沈从文
  • 文物
  • 织锦
  • 文化遗产
  • 民间工艺
  • 中国历史
  • 传统工艺
  • 文化传承
  • 艺术赏析
  • 织物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沈从文被迫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更是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以珍贵文物图片和优美文字,呈现不同时代灿烂的织锦文化与巧夺天工的织锦之美。

◆美图美文,大家经典之作,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的一些有关织锦类的考古鉴赏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沈从文把研究文物数十年里经手过眼数以万计丝织品所积累的经验按时代一一梳理,佐以实物图片,展现出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织锦文化。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

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人,苗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1949年以后,改行文物考古,在文物研究上,他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成为新中国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的先驱者,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

目录信息

一个长会的发言稿...... 11
江陵楚墓出土的丝织品...... 19
蜀中锦...... 25
织金锦...... 33
明织金锦问题...... 73
《明锦》题记...... 107
清代花锦...... 119
花边...... 125
谈金花笺...... 131
谈广绣...... 145
谈染缬...... 15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蜀锦下恶,虚有其名,鲜卑也不欢迎。还不如他派人织的“如意虎头连璧锦”美观。话虽那么说,曹氏父子还是喜欢使用蜀锦,,, 三国鼎立,蜀国偏安一隅,国力弱小,诸葛亮鼓励织锦,与吴魏通商发展国力,支持军事。曹丕当然知道这华丽的蜀锦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是忍不住购买。

评分

蜀锦下恶,虚有其名,鲜卑也不欢迎。还不如他派人织的“如意虎头连璧锦”美观。话虽那么说,曹氏父子还是喜欢使用蜀锦,,, 三国鼎立,蜀国偏安一隅,国力弱小,诸葛亮鼓励织锦,与吴魏通商发展国力,支持军事。曹丕当然知道这华丽的蜀锦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是忍不住购买。

评分

蜀锦下恶,虚有其名,鲜卑也不欢迎。还不如他派人织的“如意虎头连璧锦”美观。话虽那么说,曹氏父子还是喜欢使用蜀锦,,, 三国鼎立,蜀国偏安一隅,国力弱小,诸葛亮鼓励织锦,与吴魏通商发展国力,支持军事。曹丕当然知道这华丽的蜀锦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是忍不住购买。

评分

蜀锦下恶,虚有其名,鲜卑也不欢迎。还不如他派人织的“如意虎头连璧锦”美观。话虽那么说,曹氏父子还是喜欢使用蜀锦,,, 三国鼎立,蜀国偏安一隅,国力弱小,诸葛亮鼓励织锦,与吴魏通商发展国力,支持军事。曹丕当然知道这华丽的蜀锦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是忍不住购买。

评分

蜀锦下恶,虚有其名,鲜卑也不欢迎。还不如他派人织的“如意虎头连璧锦”美观。话虽那么说,曹氏父子还是喜欢使用蜀锦,,, 三国鼎立,蜀国偏安一隅,国力弱小,诸葛亮鼓励织锦,与吴魏通商发展国力,支持军事。曹丕当然知道这华丽的蜀锦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是忍不住购买。

用户评价

评分

迷迷糊糊读完了,国博去年举办了一场“锦绣中华”丝织展,两者相互补充,折纸花、宝相花,各地织锦、各色织锦不过了解了几个名字。还需要再看一遍。

评分

蜀锦后起, 东汉以来才著名, 三国鼎立, 连年用兵,诸葛孔明在教令中就曾说过,军需开支,全靠锦缎贸易,产量之大, 行销之广, 可想而知。曹丕是个花花公子,好事卖弄,偶尔或者也出点主意,作些锦样,因此在《典论》中曾说,蜀锦下恶,虚有其名,鲜卑也不欢迎。还不如他派人织的“如意虎头连璧锦”美观。说虽那么说,曹氏父子还是欢喜使用蜀锦。到石虎时,蜀锦在邺中宫廷还占重要地位。唐代以来,河北定县、江南吴越和四川是三大丝绸生产区,吴越奇异花纹绫锦,为巴蜀织工仿效取法。然而张彦远写《历代名画记》,却说唐初太宗时,窦师纶在成都作行台官,出样设计十多种绫锦,章彩奇丽,流行百年尚为人喜爱。唐代官服计六种纹样,又每年另为宫廷织二百件锦半臂、二百件赠外国使节礼品用的锦袍,打球穿的花锦衣,且有一次达五百件记载。

评分

详细阅读了织金篇,感觉真是虚荣肤浅的产物哈哈哈哈

评分

高中以前,可能消耗掉了文学的大部分爱好了吧。对折年龄的时候怎么会想到现在看得都是些十万个为什么,哈哈哈哈。

评分

按时间和织物类型的综合对比,信息量大。值得多读几次。 但整体感觉是沈从文先生发表过文章的一个集合,并不是他自己有顺序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