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将花称为商品或者人工制品实在有失浪漫,但现今的鲜花却兼有这两种属性。花卉贸易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鲜花都是实验室制造、试管育种、工厂种植、机器收割,接着被打包装箱、拍卖出售,然后搭乘飞机漂洋过海走进大型超市或当地花店。艾米•斯图尔特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这些花的花形更大、色彩更艳、茎杆更强韧,远非自然之力可以生成。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鲜花帝国》深入探讨了这种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与相融。
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庞大的花卉产业的来龙去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花卉的看法,同时也给读者带了了思索。而中国的鲜花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书中提到的关于有机认证、新品种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艾米•斯图尔特在加州北部拥有私人的毒物花园。已创作多部有关千姿百态自然界的作品。她的随笔和评论多次被《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园林设计》(Garden Design)、《有机园艺》(Organic Gardening)等知名读物刊登。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广播公司(ABC)节目“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节目“周日晨报”(Sunday Morning)等媒体做过她的专题报道。斯图尔特曾获包括“国家艺术基金会2006年度最具创造写作奖”在内的多项殊荣。
先说两点印象很深刻的: 1 我今后绝对不会洗花瓣澡了 2 伟哥溶于水养花,能够让花开的更久 这本书里,其实只揭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鲜花是商品,再精确一点,是生鲜类商品。鲜切花其实和我吃的绿叶菜来说没什么区别的,一样需要精细打理,远程运输,一样在近百年的工业化大...
评分有点意外。鲜花帝国,以为是写充满鲜花的世界,实际是写整个鲜花贸易的全过程的——鲜花贸易构成的全产业链图景,自成帝国。从育种,到种植,最后销售,鲜花如今既然通过买卖来到我们身边,当然也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只是因为其对自然的象征意义,或许还因为其不带来任何实际性...
评分《鲜花帝国》,一部有关鲜花(确切而言是切花)方方面面的书,作者曾跨越不同国家,和各种人打交道,在不同场合做实际观察,总结所见所闻所想,以鲜活的语言娓娓道来,与读者分享。 书分三章,对应鲜花生命历程的三个环节:育种,种植,销售。以此为线,各种故事、人物铺陈开来...
评分讀完幾天後,在菜場上買了一束正紅色的非洲菊。價極廉,因為缺水有些蔫蔫的。回家后按照書上說的,泡水、剪莖、遠離瓜果等乙烯源,一夜之後又變得元氣滿滿了。看著花會想到也許它們曾在藥水中浸泡終日,也許來到十八線小城前已跋涉過千山萬水,但捧在手中,仍然如此之美。
评分资本主义的农产品生产模式。花的美丽和剥削的残酷对比强烈。
评分涨知识。但我是植物盲。应该拍成纪律片
评分每个记者单为investigative journalism的写法都该一读。而爱买切花装点居室的人,了解瓶中玫瑰百合从何处来,为何有此番模样之后,必怀以复杂情感。我自己是至今再没买过一支切花。
评分花卉产业的全球产业链;其创新及与消费者的互动影响。人类如何改变花卉,花卉如何征服人心:)可以视为花卉全球产业的田野调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