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裝版的基礎上,從文字辯誤、完善注釋和書信格式等方麵做瞭精益求精的內容修訂,從而更為紮實可信。1、文獻價值:周作人與俞平伯是現代中國文化史上特彆的人物。通信集是彼此的交往留下的重要文獻之一。數十年間,曆經劫難,書信損失甚多,至今還能將這些寶貴信劄收集成冊殊為不易,此書做瞭整體性的整理辨錄,發掘遺漏,編排有序,注釋豐富,填補瞭現代文學研究的重要空白。2、曆史重現:從一個側麵鮮活地還原瞭民國時期一眾文化名傢的生活圖像,對於今天從事現代文學研究、準確瞭解兩位作傢學者和那個時代的文化生活,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3、文字之美與生活趣味:周作人和俞平伯都是文章好手,師生情誼之深,文人情趣之濃,使書信集在具有較高的史料和研究價值的同時,亦極富可讀性。通信中兩傢清淡幽默的筆調,連同其所用信箋、書法、印章之美,展現瞭中國文人優雅從容的審美情趣。4、全彩插圖,布麵書脊:全書選配五十餘幅精美的信箋手跡作為插圖,展捲之際,古雅之風迎麵而來。印製精美,宜讀宜藏。
周作人(1885-1967)和俞平伯(1900-1990)都是現代文學史上卓有影響的作傢和學者。周作人是新文化運動重要代錶人物之一,一生著述涉及十分廣泛的領域,在民俗學研究、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研究、希臘及日本文化研究、性心理研究等方麵都作齣瞭開拓性的貢獻。俞平伯1916-1919年在北大念書時,師從周作人,此後散文創作受其影響至深,在古典文學研究和紅樓夢研究領域,有獨樹一幟的貢獻。
孫玉蓉,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著有《俞平伯年譜》《俞平伯研究資料》等學術著作,80年代與俞平伯交往頗多,對俞平伯以及相關的文化交遊非常熟悉,並發錶《周作人與(同聲月刊)》等多篇論文。
好了,来学习一下行家们怎样把这本书蕴含的丰富性点将出来。(未完待续) 《周作人俞平伯通信中的学术公案》(刘绪源 中华读书报) http://www.guoxue.com/?p=10070 《人间墨妙须传遍》(苏华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3/3/17/962668.shtml ...
評分兴味索然,除最后几封,似入佳境,却是残篇断简,且戛然而止。书信之存废,正与人物之世俗运命相应。令人感慨。不仅如此,俞之身份成就均不能与周相比,故竟有许多著作已经遗失。信中多谈琐事,极少关乎文艺,文字也极随意。此固是淡汤寡味之缘由,却也让人看到这些文坛上高高...
評分1928年即民国十七年8月22日这一天,青年俞平伯给他的老师周作人写信:“启明师:七夕展诵赐书,算起来牛女正在情话也。总算幸不辱命,昨天居然将草稿写就,从今日起在誊写中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俞这一对亦师亦友的旧学人之间的交往进入一个“蜜月期”,为后世留...
評分1928年即民国十七年8月22日这一天,青年俞平伯给他的老师周作人写信:“启明师:七夕展诵赐书,算起来牛女正在情话也。总算幸不辱命,昨天居然将草稿写就,从今日起在誊写中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俞这一对亦师亦友的旧学人之间的交往进入一个“蜜月期”,为后世留...
評分谈编注之事 止庵 发表于2013-03《东方早报》 周作人与俞平伯的通信过去汇编成《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现在又有了《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前者全部彩色影印;后者则为排版印刷,选配五十余幅彩色影印信笺用作插图。简单看来,两部书的区别似乎仅此而...
《苦雨齋書劄》幸存,虧得俞平伯一生用心,又有幸躲過文革文難。周作人《古槐書屋尺牘》未成,書劄有存。孫玉蓉編注這個通信集注釋詳盡,排版印刷疏朗精美。周、俞二人手劄多為二人自行印製的書箋,為此書第一佳勝。我初覺周作人字第一,廢名字第二(有汗簡刻畫之硬)、俞平伯三。後看俞行草,也覺好,不由又想打亂次序,但三人中還是周作人字最好。硃自清新婚,周想齣“漸進自然”欲賀,典故齣自陶淵明本傢,又覺此話有流氓氣,思量硃自清紳士做派,不敢送瞭,壓抑得非常可憐見。
评分多麼美好的二三十年代,後來可惜瞭。
评分前朝風流已隨鼎革大業化為烏有 注釋詳盡 信箋太美
评分前朝風流已隨鼎革大業化為烏有 注釋詳盡 信箋太美
评分三十年代書信讀來最有味道,可知彼時在京諸文人生活一斑,結社,唱麯,聚餐,談箋紙,談印章等等,文字名字的彼此戲謔,亦可見當時諸人間交遊的不拘,文人之灑脫最可由這時期的書信中看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