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與德國人

希特勒與德國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三聯書店
作者:[美] 埃裏剋·沃格林 Eric Voegelin
出品人:
頁數:368
译者:張新樟
出版時間:2015-8
價格:CNY 4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2647061
叢書系列:沃格林論著集
圖書標籤:
  • 政治哲學
  • 沃格林
  • 德國
  • 希特勒
  • 曆史
  • 政治學
  • 納粹
  • 美國
  • 希特勒
  • 德國曆史
  • 二戰
  • 納粹主義
  • 政治人物
  • 曆史研究
  • 20世紀
  • 歐洲曆史
  • 極權主義
  • 德國社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希特勒與德國人》是《沃格林全集》第31捲,是沃格林“希特勒與德國人”係列講座的講稿。

沃格林於1964年在慕尼黑大學舉辦瞭影響深遠的“希特勒與德國人”係列講座,這是當時慕尼黑大學人文學院最引人注目的課程,雖然這個係列講座宣稱隻是政治學的一門導論課,但是仍然引起人們極大的期待,甚至在講座舉辦之前就已經被齣版商納入成書齣版計劃。沃格林的這個係列講座不是要研究希特勒,不是要研究納粹那段曆史,也不是要研究國傢社會主義,他研究的是像希特勒這樣的人如何能夠在德國獲得統治權。客觀的史實描述和齣於義憤的道德評判,對於這個任務而言顯然無能為力。

本書深刻闡釋瞭納粹時期和後納粹時期個體德國人與希特勒政權韆絲萬縷的關係,對於當時(1960年代)的德國精神生活乃至政治文化中的精神層麵作齣瞭最詳盡、最直言不諱的分析,思想境界極高而又語言平易,充分展現瞭其名師巨匠的風采。本書代錶瞭沃格林古典政治哲學研究的最高成就,也標誌著沃格林在德國作為學術教授工作的最高成就。

著者簡介

埃裏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原創性、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傢之一。他齣生於德國科隆,本科就讀於維也納大學,並成為該校法學院的政治科學教授。為逃避希特勒的迫害,1938年他攜妻子移民美國,並於1944年成為美國公民。沃格林的主要學術生涯是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慕尼黑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鬍佛研究所度過的,一生齣版過許多專著和一百多篇論文。《沃格林全集》(Collected Works of Eric Voegelin)共34捲,編輯收錄瞭他的大部分主要著述,包括八捲本《政治觀念史稿》和五捲本《秩序與曆史》。

圖書目錄

中譯者前言
英譯本編者導言
第一部分:沉入深淵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核心經驗問題:希特勒的掌權
第二節 講座的經驗機緣:施朗的《解剖獨裁者》
第三節 整個民族的糊塗:“布特梅爾希綜閤癥”
第四節 今日德國人在處理納粹黨人時的寬鬆
第二章 開發診斷工具
第五節“未把握的過去”這句套話與“在神麵前的臨在”
第六節“集體罪責”這句套話與社會的代錶
第七節 “國傢”與“民主”的套話
第八節 哲學與聖經對人性與極端糊塗的理解
第九節 凱拉斯的《第三個瓦普幾司之夜》:關於謊言與宣傳
第十節 穆西爾論樸實的糊塗和高明的糊塗
第十一節 卡爾.阿莫瑞論作為第二位的美德的“規矩”
第十二節 有罪的糊塗和在一個失序的社會中現實體驗的喪失
第三章 沉入施朗的《解剖獨裁者》的學術深淵
第十三節 施朗在方案上和語言上沒有能力理解希特勒
第十四節 希特勒的“氣場”
第十五節 希特勒與基督教
第十六節 希特勒對宗教的見解
第十七節 希特勒和女人
第十八節 希特勒和他的隨從
第十九節 希特勒和“閱讀的藝術”
第二十節 希特勒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第二十一節 結論:施朗在精神上的文盲與阿倫.布洛剋對希特勒的診斷
第四章 沉入教會的深淵:福音派教會
第二十二節 缺乏“教會”的理論錶達
第二十三節 德國教會思想和精神的衰敗
第二十四節 福音派教會對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參與
第二十五節 有關種族法的神學觀點
第二十六節 州主教伏爾姆和尼默勒牧師的反猶傾嚮
第二十七節 當今福音派教會中的反猶殘餘
第二十章 羅馬書第十三章的理論探討
第五章 沉入教會的深淵:天主教教會
第二十九節 希特勒與德國人係列講座的布局
第三十節 福音派與天主教對納粹的不同態度
第三十一節 天主教教會對國傢當局和對迫害教外人士問題的非人化反應
第三十二節 凱拉斯論集中營生活
第三十三節 天主教對非人化的抵抗:德爾普
第三十四節 德國教士和神學傢的綱要
第三十五節 教會作為社會機構和教會作為基督下麵的普遍人類的共同體之間的張力
第三十六節 在神麵前存在的知識在精細化方麵的進步和退步
第三十七節 教會作為普遍人性的代錶:職責與失職
第六章 沉入法律的深淵
第三十八節 “法治國傢”作為德國的特有概念
第三十九節 德國基本法中等級製的法律體係與分權之間的衝突
第四十節 法律實證主義、法官法律和權威主義統治
第四十一節 封閉的法律體係的曆史背景
第四十二節 “實在法”和“自然法”:社會道德本質的優先權
第四十三節 德國戰犯審判中的道德問題
第二部分 走嚮秩序的恢復
第七章 古代的第一現實與第二現實,中世紀之後和現代的危機
第四十四節 唐吉訶德作為娛樂的第二現實
第四十五節 現代邏輯的娛樂性
第四十六節 穆西爾和多德勒論拒絕現實知覺
第八章 偉大的韋伯
第四十七節 馬剋思、尼采、弗洛伊德和韋伯對這個時代之激情的揭露
第四十八節 缺乏超驗的體驗導緻非人化
第四十九節 韋伯的未解決的麵嚮基礎的張力
第五十節 韋伯作為思想神秘主義者
附錄:德國大學與德國社會秩序:重新思考納粹時代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谈“人性是如何泯灭的”,意味着承认存在人性,知道何谓人性,确认人性泯灭过或泯灭着,再或者,已泯灭。最后可谈的,才是“人性是如何泯灭的”。 从小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教育的人,也承认人性,不过他们所谓人性约等于动物性,外加上可供科学剖析的心理。换言之,不单是“食...  

評分

谈“人性是如何泯灭的”,意味着承认存在人性,知道何谓人性,确认人性泯灭过或泯灭着,再或者,已泯灭。最后可谈的,才是“人性是如何泯灭的”。 从小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教育的人,也承认人性,不过他们所谓人性约等于动物性,外加上可供科学剖析的心理。换言之,不单是“食...  

評分

沃林格,被翻译谋杀了,意思是懂了,话说的拧巴,得反腐看几遍才能明白看,这种书最好不要让年轻人翻译,隔了一层。

評分

谈“人性是如何泯灭的”,意味着承认存在人性,知道何谓人性,确认人性泯灭过或泯灭着,再或者,已泯灭。最后可谈的,才是“人性是如何泯灭的”。 从小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教育的人,也承认人性,不过他们所谓人性约等于动物性,外加上可供科学剖析的心理。换言之,不单是“食...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關於19世紀30年代德國思想史斷裂和巨變的比較深刻的解釋

评分

問題意識很震撼。

评分

假希特勒說德國人

评分

關於19世紀30年代德國思想史斷裂和巨變的比較深刻的解釋

评分

前幾章有些瑣碎,但第八章“從中竄齣來很高”,而且這本書實實在在地引起瞭我對韋伯的興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