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与德国人》是《沃格林全集》第31卷,是沃格林“希特勒与德国人”系列讲座的讲稿。
沃格林于1964年在慕尼黑大学举办了影响深远的“希特勒与德国人”系列讲座,这是当时慕尼黑大学人文学院最引人注目的课程,虽然这个系列讲座宣称只是政治学的一门导论课,但是仍然引起人们极大的期待,甚至在讲座举办之前就已经被出版商纳入成书出版计划。沃格林的这个系列讲座不是要研究希特勒,不是要研究纳粹那段历史,也不是要研究国家社会主义,他研究的是像希特勒这样的人如何能够在德国获得统治权。客观的史实描述和出于义愤的道德评判,对于这个任务而言显然无能为力。
本书深刻阐释了纳粹时期和后纳粹时期个体德国人与希特勒政权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当时(1960年代)的德国精神生活乃至政治文化中的精神层面作出了最详尽、最直言不讳的分析,思想境界极高而又语言平易,充分展现了其名师巨匠的风采。本书代表了沃格林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沃格林在德国作为学术教授工作的最高成就。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原创性、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出生于德国科隆,本科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并成为该校法学院的政治科学教授。为逃避希特勒的迫害,1938年他携妻子移民美国,并于1944年成为美国公民。沃格林的主要学术生涯是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度过的,一生出版过许多专著和一百多篇论文。《沃格林全集》(Collected Works of Eric Voegelin)共34卷,编辑收录了他的大部分主要著述,包括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和五卷本《秩序与历史》。
对纳粹时期德国的反思与剖析多如牛毛,而沃格林的分析视角是极为独特的:在政治性的分析当中,秩序通常被冠以“政治的”、“社会的”或“历史的”这样的宏大修饰,而在沃格林看来,社会之混乱不仅仅是社会秩序和历史秩序出了问题,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人的精神秩序的存在,并且,...
评分 评分对纳粹时期德国的反思与剖析多如牛毛,而沃格林的分析视角是极为独特的:在政治性的分析当中,秩序通常被冠以“政治的”、“社会的”或“历史的”这样的宏大修饰,而在沃格林看来,社会之混乱不仅仅是社会秩序和历史秩序出了问题,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人的精神秩序的存在,并且,...
评分对纳粹时期德国的反思与剖析多如牛毛,而沃格林的分析视角是极为独特的:在政治性的分析当中,秩序通常被冠以“政治的”、“社会的”或“历史的”这样的宏大修饰,而在沃格林看来,社会之混乱不仅仅是社会秩序和历史秩序出了问题,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人的精神秩序的存在,并且,...
评分翻译减0.5-1星。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希特勒杀犹太人都弄不明白,那么大规模的屠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评分灵性病 社会失序 文化断裂 和V字一样有代入感 然而我们连教会都没有
评分非常精彩的一本讲稿。实际上讨论非常全面,虽然是讲稿但是完全不会掩盖其深度与一针见血的看法。关于教会的那一篇章读下来相对模糊但是也非常有提点,实际上还是从关于“第一现实”与“第二现实”之中引申的各种主题,不过最后的结尾才是让我觉得沃格林让我崇敬的一点。这段历史从学术意义上来说的确有许多话题与问题尚待挖掘,但是留下来的启示或者说是警钟却永远稳固。
评分火气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