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与德国人

希特勒与德国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美] 埃里克·沃格林 Eric Voegelin
出品人:
页数:368
译者:张新樟
出版时间:2015-8
价格:CNY 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47061
丛书系列:沃格林论著集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沃格林
  • 德国
  • 希特勒
  • 历史
  • 政治学
  • 納粹
  • 美国
  • 希特勒
  • 德国历史
  • 二战
  • 纳粹主义
  • 政治人物
  • 历史研究
  • 20世纪
  • 欧洲历史
  • 极权主义
  • 德国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希特勒与德国人》是《沃格林全集》第31卷,是沃格林“希特勒与德国人”系列讲座的讲稿。

沃格林于1964年在慕尼黑大学举办了影响深远的“希特勒与德国人”系列讲座,这是当时慕尼黑大学人文学院最引人注目的课程,虽然这个系列讲座宣称只是政治学的一门导论课,但是仍然引起人们极大的期待,甚至在讲座举办之前就已经被出版商纳入成书出版计划。沃格林的这个系列讲座不是要研究希特勒,不是要研究纳粹那段历史,也不是要研究国家社会主义,他研究的是像希特勒这样的人如何能够在德国获得统治权。客观的史实描述和出于义愤的道德评判,对于这个任务而言显然无能为力。

本书深刻阐释了纳粹时期和后纳粹时期个体德国人与希特勒政权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当时(1960年代)的德国精神生活乃至政治文化中的精神层面作出了最详尽、最直言不讳的分析,思想境界极高而又语言平易,充分展现了其名师巨匠的风采。本书代表了沃格林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沃格林在德国作为学术教授工作的最高成就。

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原创性、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出生于德国科隆,本科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并成为该校法学院的政治科学教授。为逃避希特勒的迫害,1938年他携妻子移民美国,并于1944年成为美国公民。沃格林的主要学术生涯是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度过的,一生出版过许多专著和一百多篇论文。《沃格林全集》(Collected Works of Eric Voegelin)共34卷,编辑收录了他的大部分主要著述,包括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和五卷本《秩序与历史》。

目录信息

中译者前言
英译本编者导言
第一部分:沉入深渊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核心经验问题:希特勒的掌权
第二节 讲座的经验机缘:施朗的《解剖独裁者》
第三节 整个民族的糊涂:“布特梅尔希综合症”
第四节 今日德国人在处理纳粹党人时的宽松
第二章 开发诊断工具
第五节“未把握的过去”这句套话与“在神面前的临在”
第六节“集体罪责”这句套话与社会的代表
第七节 “国家”与“民主”的套话
第八节 哲学与圣经对人性与极端糊涂的理解
第九节 凯拉斯的《第三个瓦普几司之夜》:关于谎言与宣传
第十节 穆西尔论朴实的糊涂和高明的糊涂
第十一节 卡尔.阿莫瑞论作为第二位的美德的“规矩”
第十二节 有罪的糊涂和在一个失序的社会中现实体验的丧失
第三章 沉入施朗的《解剖独裁者》的学术深渊
第十三节 施朗在方案上和语言上没有能力理解希特勒
第十四节 希特勒的“气场”
第十五节 希特勒与基督教
第十六节 希特勒对宗教的见解
第十七节 希特勒和女人
第十八节 希特勒和他的随从
第十九节 希特勒和“阅读的艺术”
第二十节 希特勒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第二十一节 结论:施朗在精神上的文盲与阿伦.布洛克对希特勒的诊断
第四章 沉入教会的深渊:福音派教会
第二十二节 缺乏“教会”的理论表达
第二十三节 德国教会思想和精神的衰败
第二十四节 福音派教会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参与
第二十五节 有关种族法的神学观点
第二十六节 州主教伏尔姆和尼默勒牧师的反犹倾向
第二十七节 当今福音派教会中的反犹残余
第二十章 罗马书第十三章的理论探讨
第五章 沉入教会的深渊:天主教教会
第二十九节 希特勒与德国人系列讲座的布局
第三十节 福音派与天主教对纳粹的不同态度
第三十一节 天主教教会对国家当局和对迫害教外人士问题的非人化反应
第三十二节 凯拉斯论集中营生活
第三十三节 天主教对非人化的抵抗:德尔普
第三十四节 德国教士和神学家的纲要
第三十五节 教会作为社会机构和教会作为基督下面的普遍人类的共同体之间的张力
第三十六节 在神面前存在的知识在精细化方面的进步和退步
第三十七节 教会作为普遍人性的代表:职责与失职
第六章 沉入法律的深渊
第三十八节 “法治国家”作为德国的特有概念
第三十九节 德国基本法中等级制的法律体系与分权之间的冲突
第四十节 法律实证主义、法官法律和权威主义统治
第四十一节 封闭的法律体系的历史背景
第四十二节 “实在法”和“自然法”:社会道德本质的优先权
第四十三节 德国战犯审判中的道德问题
第二部分 走向秩序的恢复
第七章 古代的第一现实与第二现实,中世纪之后和现代的危机
第四十四节 唐吉诃德作为娱乐的第二现实
第四十五节 现代逻辑的娱乐性
第四十六节 穆西尔和多德勒论拒绝现实知觉
第八章 伟大的韦伯
第四十七节 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和韦伯对这个时代之激情的揭露
第四十八节 缺乏超验的体验导致非人化
第四十九节 韦伯的未解决的面向基础的张力
第五十节 韦伯作为思想神秘主义者
附录:德国大学与德国社会秩序:重新思考纳粹时代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对纳粹时期德国的反思与剖析多如牛毛,而沃格林的分析视角是极为独特的:在政治性的分析当中,秩序通常被冠以“政治的”、“社会的”或“历史的”这样的宏大修饰,而在沃格林看来,社会之混乱不仅仅是社会秩序和历史秩序出了问题,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人的精神秩序的存在,并且,...  

评分

评分

对纳粹时期德国的反思与剖析多如牛毛,而沃格林的分析视角是极为独特的:在政治性的分析当中,秩序通常被冠以“政治的”、“社会的”或“历史的”这样的宏大修饰,而在沃格林看来,社会之混乱不仅仅是社会秩序和历史秩序出了问题,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人的精神秩序的存在,并且,...  

评分

对纳粹时期德国的反思与剖析多如牛毛,而沃格林的分析视角是极为独特的:在政治性的分析当中,秩序通常被冠以“政治的”、“社会的”或“历史的”这样的宏大修饰,而在沃格林看来,社会之混乱不仅仅是社会秩序和历史秩序出了问题,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人的精神秩序的存在,并且,...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减0.5-1星。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希特勒杀犹太人都弄不明白,那么大规模的屠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评分

灵性病 社会失序 文化断裂 和V字一样有代入感 然而我们连教会都没有

评分

非常精彩的一本讲稿。实际上讨论非常全面,虽然是讲稿但是完全不会掩盖其深度与一针见血的看法。关于教会的那一篇章读下来相对模糊但是也非常有提点,实际上还是从关于“第一现实”与“第二现实”之中引申的各种主题,不过最后的结尾才是让我觉得沃格林让我崇敬的一点。这段历史从学术意义上来说的确有许多话题与问题尚待挖掘,但是留下来的启示或者说是警钟却永远稳固。

评分

火气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