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思光哲學要義

勞思光哲學要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漢世紀數位
作者:張善穎
出品人:
页数:258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1
价格:NT32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162503023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劳思光
  • 中国哲学
  • 哲学史
  • 勞思光
  • 哲學
  • 要義
  • 中國哲學
  • 思想史
  • 哲學導論
  • 知識論
  • 存在論
  • 道德哲學
  • 哲學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專論當代中國哲學家勞思光先生 (1927-2012) 的哲學思想,尤其著重於勞先生後期哲學的發展與規模。

勞思光先生以《中國哲學史》名家,然而《中國哲學史》卻只是他一生哲學關懷──為危機中的哲學及文化尋找突破困局之道──的預備工作。《中國哲學史》之後,也就是1980年代起,勞先生在三十年間逐步發展、修正他的哲學思想,主要是:(1) 建立一種基於開放思維之哲學概念的文化哲學;(2) 為二十世紀「哲學之終結」問題把脈,提出「非絕對主義的新基礎主義」,以顯示哲學思維應有的新取向;與此同時,他也發表了關於 (3) 中國文化之路向,與 (4) 中國哲學之未來的大量論著。

本書基於同情的理解,全面討論了前述勞思光哲學的各個領域,並兼顧勞先生前、後期思想的演變。書中〈情意我與心靈境界〉一篇藉詩作探索勞思光先生的生命情調,頗見異趣。

作者简介

張善穎

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要學術興趣在中國古代哲學、佛學、文化哲學與道德哲學。出版:學術著作《孔子心目中的天命》;詩集《描金的影子》、《Paris, Paris》;散文《女人是天生的收藏家》、《十二個孩子的人生哲學》;譯作葛拉斯詩畫集《給不讀詩的人》。曾獲第十八屆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第十屆臺北文學年金。

目录信息

百劫初心喜不磨(代序) i
中國近代史的文化詮釋 3
一、香港:歷史的轉捩 5
二、西潮下:中國的反應及其演變 8
三、文化變形理論的再反省 13
四、對中國文化路向的建議 18
情意我與心靈境界 23
一、前言 24
二、從哲學生命到自我境界 27
三、情意我的內涵 30
四、論「孤」的心靈境界 39
五、結語 45
附:勞思光先生詩作、論文年代對照表(己未至庚午) 46
理性意志之設準 49
一、本文宗旨 50
二、人文世界之必要:文化「解放意識」之批判 57
三、文化「建設意識」的歧出:「宗教」之批判 81
四、自由意志:本性及其限制 101
五、理性意志的工夫論:中國哲學的特性與儒學精神的特色 119
六、「新基礎主義」的啟發:「理性意志之設準」芻議 133
勞思光哲學:一個綜覽 141
一、師法「基源問題研究法」 142
二、勞思光哲學之基源問題與理論結構的內在邏輯 150
三、勞思光哲學的發展線索:「三期劃分說」的商榷 156
四、勞思光後期哲學舉要 183
附錄 223
一、勞思光:面對世界的中國哲學家 224
二、勞思光先生簡歷 238
三、勞思光先生著作簡編 24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勞思光先生 (1927-2012) 是當代最重要的華人哲學家之一,著述頗豐,研究涉及中、外哲學的諸多領域。然而,相較於唐君毅、牟宗三等當代中國哲學家而言,學界對勞思光哲學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勞著《中國哲學史》的巨大影響,學界一般視勞思光為哲學史家,對於大陸學界而言...

评分

勞思光先生 (1927-2012) 是當代最重要的華人哲學家之一,著述頗豐,研究涉及中、外哲學的諸多領域。然而,相較於唐君毅、牟宗三等當代中國哲學家而言,學界對勞思光哲學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勞著《中國哲學史》的巨大影響,學界一般視勞思光為哲學史家,對於大陸學界而言...

评分

勞思光先生 (1927-2012) 是當代最重要的華人哲學家之一,著述頗豐,研究涉及中、外哲學的諸多領域。然而,相較於唐君毅、牟宗三等當代中國哲學家而言,學界對勞思光哲學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勞著《中國哲學史》的巨大影響,學界一般視勞思光為哲學史家,對於大陸學界而言...

评分

勞思光先生 (1927-2012) 是當代最重要的華人哲學家之一,著述頗豐,研究涉及中、外哲學的諸多領域。然而,相較於唐君毅、牟宗三等當代中國哲學家而言,學界對勞思光哲學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勞著《中國哲學史》的巨大影響,學界一般視勞思光為哲學史家,對於大陸學界而言...

评分

勞思光先生 (1927-2012) 是當代最重要的華人哲學家之一,著述頗豐,研究涉及中、外哲學的諸多領域。然而,相較於唐君毅、牟宗三等當代中國哲學家而言,學界對勞思光哲學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勞著《中國哲學史》的巨大影響,學界一般視勞思光為哲學史家,對於大陸學界而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其实未能深入理解劳先生的思想,零星散乱

评分

作者其实未能深入理解劳先生的思想,零星散乱

评分

作者其实未能深入理解劳先生的思想,零星散乱

评分

作者其实未能深入理解劳先生的思想,零星散乱

评分

作者其实未能深入理解劳先生的思想,零星散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