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比阿伦特更了解: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真相”,而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本书是《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员蔡英文专文导读:阿伦特为文一向关注现实的政治与道德的重大议题,文章的肌理糅合了冷静之概念分析与思辨的热情,因而带有相当大的思想激励。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德裔美籍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与西蒙娜•波伏娃、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一生致力于考察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和人的政治行动,并对美国政治现实和犹太问题有着大量极富原创性的洞见。
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共和的危机》《犹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等。
杰罗姆•科恩(Jerome Kohn)
New School 阿伦特研究中心主任,阿伦特和布鲁歇尔夫妇遗稿保存人,曾长期担任阿伦特助手。
阿伦特曾出版《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引发诸多争议,其中最有名的论证主体有二:一是针对艾希曼的罪行,她提出的“罪恶的平庸性”与其1958年在《极权主义之根源》中所提的“根本性或绝对性之恶”的解释似乎互相矛盾(平庸者如何犯下根本或绝对之恶?)。 有了这个“矛盾”作理论...
评分艾希曼在被审判的时候提出:“我只是一个零件,可替换的零件,任何人在我的位置都会这样做的;我站住这里受审,纯属偶然” 也就是说,“不是我,而是那个体制犯下的,我在其中只是一个零件。” 如果你是大法官,该如何做出判断? 我想我肯定还是会判决艾希曼死刑的尽管他所说非...
评分汉娜·阿伦特是那种一言难尽的女作家,她既有不屈不挠的博学,又有股不依不饶的狠劲儿。那些硬心肠的倔强文字背后,浸满了闪族后裔和旧大陆之间古老的敌意,以及二十世纪浓重的血色。《责任与判断》一书给人极不舒服的阅读体验,那正是来自“极端的年代”背后的阴寒之气。 ...
评分 评分汉娜·阿伦特后期著作有一个鲜明的主旨是关于极权主义生活各方面的反思。在她的个人经历中,最为敬重的老师海德格尔的变节,身为犹太人遭遇到的流亡与身份危机,奥斯维辛大屠杀和战后在耶路撒冷参与到对纳粹分子艾希曼的审判,这一系列公共事件的影响使其著作风格发生着潜移默...
一个普通人何以会犯下绝对之恶?对审判纳粹将领艾希曼的反思,阿伦特提出了恶的平庸性。她认为一个不会思考的人轻易就能接受一套套规则和制度,从而树立盲目的信念和绝对的服从,这样的人很少思索自己在做什么。如纳粹罪犯抗议说他们没有自发行恶,只是在服从命令,但这恰恰是不会思考的人犯下的最大的恶。与绝对邪恶的人不同,普通人因为缺乏思考更有可能像艾希曼一样做出无限的恶。阿伦特激励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思考,这种思考并不是人在渴求知识时的思维活动,而是分别善恶、辨识美丑的那种能力。思考属于每个人,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思考是自我反思,是柏拉图的“我与我自己之间的无声对话”,思考意味着意志对一切既存标准和规则的审视。人只有在思考活动中形成人格,成为独立个体,保持思考的能力,才不会因为无思而被其他人所做的和所信奉的裹挟。
评分十分惶恐地点下这个“读过”。信息量很大,思想深刻而又论述清晰(虽说乍一看有种晦涩的感觉,可只要专心读就很清楚的),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但其核心却又只有一句话“保持思考与记忆的能力”,这句话是种子,整本书是由此种出的大树。
评分十分惶恐地点下这个“读过”。信息量很大,思想深刻而又论述清晰(虽说乍一看有种晦涩的感觉,可只要专心读就很清楚的),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但其核心却又只有一句话“保持思考与记忆的能力”,这句话是种子,整本书是由此种出的大树。
评分翻译真拗口。该警惕用群体罪责来抹消个人罪责的看法点赞。
评分对中国的年轻读者而言,当下正是该仔细读阿伦特的时候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