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比阿伦特更了解: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真相”,而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本书是《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员蔡英文专文导读:阿伦特为文一向关注现实的政治与道德的重大议题,文章的肌理糅合了冷静之概念分析与思辨的热情,因而带有相当大的思想激励。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德裔美籍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与西蒙娜•波伏娃、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一生致力于考察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和人的政治行动,并对美国政治现实和犹太问题有着大量极富原创性的洞见。
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共和的危机》《犹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等。
杰罗姆•科恩(Jerome Kohn)
New School 阿伦特研究中心主任,阿伦特和布鲁歇尔夫妇遗稿保存人,曾长期担任阿伦特助手。
一、 对于亲身参与大屠杀的德国纳粹们而言,“零件理论”为其提供了具有迷惑性的辩护理由,事情也似乎由此变得复杂而难以下结论。就像战犯艾希曼在法庭上所陈述的:作为庞大的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齿轮,他只是做了帝国所要求他做的,他的行为是履行一个政府官员所必须履行的责...
评分 评分不记得在那本上看到了“恶的平庸性”,这个描述本身对我来说就是很震撼的。很久之后,在网上搜恶的平庸,结果搜到了这本汉娜的《反抗平庸之恶》,从这本书里才知道了我想找的原是《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即便如此,这本书还是带给了我很多我不曾接触过的观念。尤其是我们和自己...
评分阿伦特(Hannah Arendt 1906年—1975年)逝世前最后十年的重要文章和演讲,后来被集成《责任与判断》一书。今天我们读这本有思想遗产性质的文集时,总是能感觉这些文章后面有一个更大的思想背景,那就是《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篇关于平庸的恶魔的报告》的问世及其引起世人的争...
评分沉思让历史更加清晰地呈现出远超过其本身的意义。 政治利益、人性、道德、罪恶... 审判带来的不仅是惩罚,更多是反思与行动。 1.所谓责任,孰之过? -最高领袖者:意志引导高于法律; -执行者:庞大集团中的一个零件; -受迫害者:高层级的善变,底层级的无选择; 2.道德判断...
蔡英文的导读颇具借鉴意义。道德哲学若干问题一文扑朔迷离需要借助导读以及《康德讲稿》再读。有关艾希曼问题的评论突出“个人责任”以破解“齿轮理论”借口。小石城一文需与《共和的危机》中收录的三篇长文对看。
评分一个普通人何以会犯下绝对之恶?对审判纳粹将领艾希曼的反思,阿伦特提出了恶的平庸性。她认为一个不会思考的人轻易就能接受一套套规则和制度,从而树立盲目的信念和绝对的服从,这样的人很少思索自己在做什么。如纳粹罪犯抗议说他们没有自发行恶,只是在服从命令,但这恰恰是不会思考的人犯下的最大的恶。与绝对邪恶的人不同,普通人因为缺乏思考更有可能像艾希曼一样做出无限的恶。阿伦特激励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思考,这种思考并不是人在渴求知识时的思维活动,而是分别善恶、辨识美丑的那种能力。思考属于每个人,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思考是自我反思,是柏拉图的“我与我自己之间的无声对话”,思考意味着意志对一切既存标准和规则的审视。人只有在思考活动中形成人格,成为独立个体,保持思考的能力,才不会因为无思而被其他人所做的和所信奉的裹挟。
评分又是一本教我如何思考的阿伦特。关于恶的平庸性、无根基的恶、遗忘、苏格拉底的与我同在。“反思小石城事件”当时关于黑人种族,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依然适用于LGBT。第7本阿伦特,依然读得很慢,忍不住在书里划线、写字和折页,一遍读不懂可以读两遍,一下想不明白合上书再慢慢想,虽然不知道自己最后领会得对不对,也获得了思考的快乐。想看Rolf Hochhuth的《上帝的代理人》(基督代理人)。这本阿伦特还买了台版下一本就读!
评分作为20世纪的三大女性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对比桑塔格和波伏娃,真是最理性,文笔最冷峻,就如杀人不见血的刀锋,读她的文字有一种凉飕飕的寒意。《艾尔曼在耶路撒冷》的艾尔曼在平庸之恶的理论中其实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这些共谋实施极权主义的“艾尔曼们”,与党派与国家与所谓服从的法律权力重压下没有关系,想起《钢琴家》的纳粹军官韦恩和辛德勒利用自己的职务保护了一些人,还有纳粹分子约翰·拉贝拯救中国的难民们......但也有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助长罪恶滋生的土壤的成分,因为无知,因为不愿意思考的平庸,最终自以为是的正确,比如《朗读者》里面的汉娜“尽职尽责”地将犹太儿童关入毒气室......不知不觉中暴露出人性的弱点。 阿伦特的价值在于给我来了一场温斯顿精神洗礼。
评分对“平庸的恶”这个概念要警惕,你得看它是为什么目而提出的。老大哥昨天说《旧制度与大革命》有现实意义,今天说《纸牌屋》发人深省,明天就可能说阿伦特对麻木大众的指责有道理,然后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要明白,德国的犹太人是有必要反思自己,但更重要的是:艾希曼该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