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徐贲,曾就读于复旦大学,马萨诸塞州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系,现任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和《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2005)、《文化批评向何处去》(2011)、《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等等畅销书。而2013年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2013)也十分畅销,获得读者好评。
人之所以要有良心,是因为人的本能使然。人的求生本能,使人趋向于餍足、安定和安全,因此与他人友好相待,相互扶持,以共同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去。然而,求生的本能又可能会导致人的贪婪欲望,趋使人为了比别人更多,更安全,而相互争夺食物、金钱、财富。人与人之间的...
评分用良心之鼓敲响心智启蒙 在物质与功利盛行的年代,人们的良心很容易被周遭的环境和内心的追求所异化。这种异化,既体现在公民心智觉醒的迟缓上,又表现于个体行为与良心导向背道而驰的现实语境中。于是在生活里,我们总会目睹许多荒诞且难以理解的乱象,...
评分作为一本杂文集,《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收录了学者徐贲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专栏文章,内容基本围绕“良心”展开。书名取自亨利•梭罗名作《瓦尔登湖》,也恰如其分地点名了作者的用心:倘若多一个人与“良心”同行,或许我们的离“共善”的公民生活,也就更近了一步。 ...
评分如屈原、王夫之语,力行而后知之真,九折臂而成医。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纯理论往往是脆弱不堪一击的。《良心的鼓声》中,徐贲试图从个人良知、群体公德、政治结构、社会共善着手,提供一套交互牵连的思考方法,只不过最终抽丝剥茧,却又形成了一个无法克制的闭环。 所谓“良...
评分如屈原、王夫之语,力行而后知之真,九折臂而成医。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纯理论往往是脆弱不堪一击的。《良心的鼓声》中,徐贲试图从个人良知、群体公德、政治结构、社会共善着手,提供一套交互牵连的思考方法,只不过最终抽丝剥茧,却又形成了一个无法克制的闭环。 所谓“良...
有些地方还是议论得太少了,应该更深刻点!
评分看过了
评分看过了
评分习惯了徐老师的文风所以读起来不累,因为在美国多年的教学和生活,对应理论的举例很生动,可引发探讨和思考。要说有缺陷,可能是所有的文章几乎还是建立在一个好的制度的基础上,略有点水土不服。
评分有品质的当代汉语读物,绝对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