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包慧怡客居爱尔兰期间的见闻札记。如同晃动圣科伦基尔的水晶魔眼,作者引我们观看这座旧称“冬境”(Hibernia)的翡翠岛无人注视的背光面。在埋葬着法登默圣诗集的泥沼深处,在淙淙泠泠的盖尔语诗节中,在千年墓葬石和凯尔经羊皮上盘旋的螺纹里,在乔伊斯圆塔、贝克特桥与王尔 德故居的角落里,在叶芝和格列高里夫人洒落的塔罗牌中,在托宾与琪根反复描摹的无人海岬边——爱尔兰大地遍布着化身为矮妖和精灵的秘密,它们并非有意躲开人群,只是在等待一个波德莱尔式的迷路者,或者一双慢下来的眼睛。
包慧怡,1985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英语系,都柏林大学英语系中世纪文学博士生,研习中古英语头韵诗及8-15世纪手抄本。 著有诗集《异教时辰书》,出版译作《好骨头》《隐者》《爱丽尔》等九种,2014年爱尔兰都柏林市驻市译者。散文及专栏见于《书城》《东方早报》《上海壹周》《上海文化》《澎湃》等。
第一次见到包慧怡是2010年的夏天。早闻她的网名Blavatsky夫人大名,那年回国在上海转机,我决定去看她,带了一副古董店淘到的大阿卡纳塔罗牌。后来听闻她正在收集此牌,似乎成了冥冥中我们有某种联系的征兆。我们因为对创作的热爱一见如故,像两个同样单恋某位男子的少女那样...
评分在慢舟中看风景 评《翡翠岛编年》 朱岳 一个极少出远门的人与爱尔兰发生关联,最有可能是因为文学。 我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借出的第一本书就是叶芝的《幻象》,当时只是被书中一些神秘图案吸引,可以说一点没读懂。读《凯尔特的薄暮》和叶芝诗选,则是很久之后...
评分总的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好好静下来读的小说,前提是你对爱尔兰文化历史感兴趣,我觉得除却第四辑我可以给这本书打4.5星,第四辑写的过于诗化,不那么好读,也许是自己境界不够。第四辑和前面三辑的写法有很大的不同,简直像是两个人希望出来的,前三辑的内容和感悟能触动到我,...
评分最初被简介上的文字吸引,选择了读这本书。贝克特 乔伊斯 格列高夫人 萧伯纳……出于对他们生活的地方的一种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国度才能培养出他们那样的人,那个精灵般的国度。包慧怡的文字和大冰有些类似,不过没有那么诗意,她向们展现了爱尔兰这个奇妙国度,美好,慢下来的...
评分大暑天阅读《翡翠岛编年》是一件颇为自在的事情。 陌生的异域土地总能吸引这个地球上有心之人的目光。这份对于爱尔兰岛的希冀、恋慕抑或渴盼都早已化作了与主人公灵魂同游的状态;而挑剔的审美眼光则随着世情风物的不断变化增添新的神往。 生于1985年的包慧怡只比我大五岁。在...
“诗人不要明白,她是在航行中。”第四辑简直是灵光集一般的存在,然而兜兜转转,我又翻回了冒头的代自序。一种专注而忘我的孤独,生长于岛屿的我再清楚不过这种孤独带来的安心。日头迟缓,却比瓦尔登湖畔的独居多了几分凛冽。那是天潮潮地湿湿的梅雨天,浮动在山野间一路蔓延至海平面的化不开的浓雾,一觉睡去可以梦到高一那年被突来的台风困在学校宿舍、至今回想起来仍弥漫着群青色的暮色的三日三夜——是连海风也吹不散的孤独。
评分作者的文字让我向往这片极北之境,想去追寻更多元的文化根源,不懂历史和文学是不行的。每一个人看一处景致得到的讯息大相径庭,原因之一就在于脑中是否有足够的储备。难以想象85后的作者可以对爱尔兰文化了解得如此深邃,文笔也很优美,读着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想起了各种在都柏林冷冰冰的日子
评分若是包慧仪能将她引以为傲的知识全然放下,空空的,静静的去写小说,估计她能做的不错。虽然不想苛责处女作,只是这本书的节奏除了第一篇是对的之外,其余的都像是专栏作者为了赶死线谋生写出来一篇又一篇味如嚼蜡的文字,有些部分刚刚进入意境,马上就翻了船,书做的极差无比,错别字甚多,排图的方式真的丑的难以置信,然后这居然是一本三联的书,我的妈!
评分看完之后,才觉得腰封上的评价多么贴切:“剑走偏锋的岛屿风物志,背光处的爱尔兰私语书”。作者最有功力的地方在第三辑“作家与手稿”,因为她的“专业”即为中世纪文学。不过,我最喜欢的是第四辑,那里藏着作为诗人的包慧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