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
作家、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
青》《郁闷的中国人》等。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观察家等多个维度,给
人多方面的启发。他以宏大的视野、敏锐的目光直面中国当下,呼唤社会良知,让读者
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心灵的家园;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禀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
情怀,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 中国 “平民代言人” 梁晓声,继百万级畅销书《郁闷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后,最新发力之作!
★ 《中国生存启示录》颠覆往日的批判作风,告别“郁闷”“忐忑”,告诉我们如何用一种人生智慧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如何在浮躁险恶的社会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给我们前行与追求梦想的力量。
★ 梁晓声这一次更加真诚地为老百姓代言!《中国生存启示录》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直言中国人生存真相,呼唤我们遗失的幸福。
★ 梁晓声说:中国人可以在幸福与不幸福中选择幸福
不幸福的人生感觉人人都会常有,是生存竞争压力对人的心理造成的负面感觉,不同的人面临不同生存竞争压力。但有时候,也与我们对人生的思想方法有关。如果能提前对人生多几种考虑、打算、选择,也许人生的回旋余地会大一些,压力会小一些,瞻望前途,会相对的乐观一些;那么,不幸福的感觉,自然会相对的少一些……
内容简介: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作家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
梁晓声在他的新作《中国生存启示录》中,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媒体评论:
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坛的作家梁晓声一直被当做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著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
梁晓声辛辣讽刺了那些社会转型时期,利用社会背景、职位、权力谋取私利暴富起来的一批“新贵们”,既揭露了他们致富手段的卑鄙,也揭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相反,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所奔波,但却享受着精神生活上的充实。在这种层面上,反映了梁晓声在“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中的抗争与回归,主张回归质朴、知足、正义的人性,摒弃那冷冰冰的理性,那装饰得漂亮的诺言。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
与共和国同龄,他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钟情八十年代,他以知青文学奠定底蕴;悲悯底层命运,他笔指官僚权贵秉持道义。拒绝浮躁喧嚣,时代却夺去读者耐心;关注现实民生,他为民请愿却无能为力;现实无奈前行,他辛辣依旧苍劲有力。
——《凤凰网》
初获此书,难掩兴奋之情,一是因为梁先生之名,二是因为从小到大从未有过签名版图书。打开书后,自然是先看签名,又翻签名的后一页有签字笔阴过来的黑点,觉得特别开心,签名不虚,并非用印章糊弄。 翻开目录,全书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由十几篇文章组成,四十余篇数千字...
评分这本封面清雅的书,正如龙应台在书腰纸上写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作家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作家梁晓声是基于社会道德底线在呼吁人们的认知及对社会的良知。 书分为三部分:共同的底线、个人的素养及人...
评分初获此书,难掩兴奋之情,一是因为梁先生之名,二是因为从小到大从未有过签名版图书。打开书后,自然是先看签名,又翻签名的后一页有签字笔阴过来的黑点,觉得特别开心,签名不虚,并非用印章糊弄。 翻开目录,全书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由十几篇文章组成,四十余篇数千字...
评分想看这本书,是因为我关注的一位友邻写了这本书的书评,看完的她的书评,我决定好好看看这本书。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在书中读自己,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一直在发现自己,检查自己。书里讨论的内容很多,我最有兴趣,反...
评分有些观念略显迂腐,但不妨碍仍有脱颖而出的观点值得记录。 论荣誉。荣誉和敬意连在一起。但一个广受尊敬人物的下一代却不一定会世袭他的荣誉,初识当刮目相看,再识,若无优秀之点,无论是好感还是好奇终会烟消云散,甚至会对其颇为失望。评:看待的起点高了,但他自身若不匹配...
一个迂腐的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的观点,作为80后很难认同,白花了30块。。
评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并不是因为书中所陈述的文化的现实和对我们的文化所做出的启示,而是因为,我觉得“烟灰缸”如果依然存在,再多的启示也只能是启示,而这一定不是作者和我们希望的未来。
评分怎么讲呢,梁老师说出了很多社会人行为下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 五星好评。
评分丹柯
评分关于人生的意义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人,定义不一样,感悟也不一样,只有经历了岁月洗礼,认真思考过的人,才能真正意义上给他一个总结。感谢北大图书社赠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