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平民代言人” 梁晓声,继百万级畅销书《郁闷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后,最新发力之作!
★ 《中国生存启示录》颠覆往日的批判作风,告别“郁闷”“忐忑”,告诉我们如何用一种人生智慧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如何在浮躁险恶的社会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给我们前行与追求梦想的力量。
★ 梁晓声这一次更加真诚地为老百姓代言!《中国生存启示录》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直言中国人生存真相,呼唤我们遗失的幸福。
★ 梁晓声说:中国人可以在幸福与不幸福中选择幸福
不幸福的人生感觉人人都会常有,是生存竞争压力对人的心理造成的负面感觉,不同的人面临不同生存竞争压力。但有时候,也与我们对人生的思想方法有关。如果能提前对人生多几种考虑、打算、选择,也许人生的回旋余地会大一些,压力会小一些,瞻望前途,会相对的乐观一些;那么,不幸福的感觉,自然会相对的少一些……
内容简介: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作家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
梁晓声在他的新作《中国生存启示录》中,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媒体评论:
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坛的作家梁晓声一直被当做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著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
梁晓声辛辣讽刺了那些社会转型时期,利用社会背景、职位、权力谋取私利暴富起来的一批“新贵们”,既揭露了他们致富手段的卑鄙,也揭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相反,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所奔波,但却享受着精神生活上的充实。在这种层面上,反映了梁晓声在“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中的抗争与回归,主张回归质朴、知足、正义的人性,摒弃那冷冰冰的理性,那装饰得漂亮的诺言。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
与共和国同龄,他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钟情八十年代,他以知青文学奠定底蕴;悲悯底层命运,他笔指官僚权贵秉持道义。拒绝浮躁喧嚣,时代却夺去读者耐心;关注现实民生,他为民请愿却无能为力;现实无奈前行,他辛辣依旧苍劲有力。
——《凤凰网》
梁晓声
作家、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
青》《郁闷的中国人》等。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观察家等多个维度,给
人多方面的启发。他以宏大的视野、敏锐的目光直面中国当下,呼唤社会良知,让读者
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心灵的家园;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禀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
情怀,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窝着看书,是目前对我来说最幸福的时光了,在书中的世界游曵,开了另外的一扇窗。读《中国生存启示录》,梁老先生温柔却力透纸背的话语,不锋利却直指问题核心。涉及的范围很是广泛,从人生价值、民主论到个人情感到传统文化,讲大事也说小情。全书共分为三章 :共同的底...
评分《中国生存启示录》这个名字我觉得太大,依我看只能算是自传。 书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以梁先生的亲身经历和个人感悟而已,很难适用于他人,至少跟我这位80末的人的观点很有出入。比如说关于梁先生要劝儿媳妇不要买奢侈品这件事上,我认为,应该鼓励人有好奇心,...
评分“愤青”是“愤怒青年” 的简称,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代的香港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班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成为中国大陆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积极的定义应该是:一群有道德、有思想、有理想,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义、不公平的现状充满愤怒,同时通...
评分突破生存底线,做“不一样”的人 ——再读梁晓声 文/斯索以 知青,作为一个特殊时代诞生的特殊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历史中的一个热词,一个身份标签,一段不同寻常的生命体验。当一个时代悄悄过去,“知青”这个词却留下了;当一群人散播到更大的社会群体中,“知青”这个...
评分突破生存底线,做“不一样”的人 ——再读梁晓声 文/斯索以 知青,作为一个特殊时代诞生的特殊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历史中的一个热词,一个身份标签,一段不同寻常的生命体验。当一个时代悄悄过去,“知青”这个词却留下了;当一群人散播到更大的社会群体中,“知青”这个...
丹柯
评分当过“知青”又顺着大流上大学的,上一代“知识分子”到底和80、90的思想有些不同,梁老的三观还是很端正的。看看就好,道理大家都懂的
评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并不是因为书中所陈述的文化的现实和对我们的文化所做出的启示,而是因为,我觉得“烟灰缸”如果依然存在,再多的启示也只能是启示,而这一定不是作者和我们希望的未来。
评分关于普通人,平凡人那篇写的不错。但作者的偏见和缺点太清晰,也许这说明作者还是坦率的吧。
评分买了快3年,偶尔想起就翻翻,至今仍没有看完。都是作者的一些随笔及日常感慨,左眼进右眼出,看过且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