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周禮的文質論

晚周禮的文質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湖北人民齣版社
作者:梅珍生
出品人:
頁數:298
译者:
出版時間:2004-3
價格:1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603903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禮學
  • 周禮
  • 經學
  • 晚周禮
  • 文質論
  • 禮學
  • 周禮
  • 文化研究
  • 思想史
  • 中國古代文化
  • 學術史
  • 傳統文化
  • 文獻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該書是作者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全書分上下兩篇,除引言、結語外,正文為八章。前三章為上篇,第四至第八章為下篇。

該書認為,晚周時期儒道兩傢對於禮的反思最具代錶性,他們圍繞禮的文質關係將論題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麵,一是禮樂製度有無存在的必要;二是禮的本質;三是禮作為人存在的一種式樣,它所反映的人的本質。該書圍繞這三個方麵的內容,對禮的錶層結構與深層結構進行瞭深入的、具體而微的剖析。

該書的第一章為“祭祀儀式與禮意”,重點選取郊天、社稷、宗廟三種祭禮,從天、地、人三纔的角度,剖析瞭祭禮儀式所蘊涵的禮意。第二章為“禮器與禮意”,該章深入地剖析瞭禮器的文化意蘊,對禮數與禮意之間的關係、禮器所區分的神聖與世俗兩重世界、以及“器以藏禮”命題的哲學意蘊等問題,進行瞭追問。第三章為“恭敬撙節退讓的禮學意義”,通過分析行禮主體的人的行為所蘊涵禮學意義,對踐禮者的敬讓等情感、以及踐禮的保障機製、禮的變與不變的理由等,作瞭迴答。上篇通過微觀分析,使人認識到踐禮過程中,一舉手、一投足,一件件器物之陳設,禮數的規定,都有深刻含義,說明祭禮對進行社會倫理教育,鞏固社會秩序,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重要作用。

該書的下篇,以儒道兩傢著名思想代錶為典型,剖析他們對禮的文與質的不同觀點,及産生分歧的原因。因而,第四章為“孔子禮學的文質相閤觀”,對孔子的文質彬彬說進行瞭闡發。第五章為“老子禮學的重質輕文觀”,闡發瞭老子重視禮的本質,突現“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禮意,以及強調的“因名而知止”的交往理性的思想。第六章為“孟子禮學的本質觀”,本章對孟子思想中禮作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本質規定、關於兩種“敬”的理論的闡發、對非禮之禮的辨析、喪葬禮節的本質、以及對以禮為主乾的仁政學說等,都進行瞭彆有新意的解讀。第七章為“莊子禮學的文質兩分觀”,本章從錶層結構和深層結構兩個方麵,揭示瞭莊子思想中對禮的矛盾心態,一方麵,莊子認為禮為宇宙間固有的秩序,因而在道的層次上遵循它;另一方麵,又看到世間的禮往往變成瞭權勢者奴役他人的工具,因而竭力抨擊它,這些觀點突破瞭傳統籠統的老莊反禮說。第八章為“荀子禮學的文質閤一論”,荀子作為百傢爭鳴的總結者,他的禮學通常被認為是對孔子開啓的以仁為核心的禮學思想的偏離。但在該章,作者認為,荀子消解瞭道傢對禮的形式的非難,強調禮的外在形式對人的情感的規約作用,以及禮樂製度的度量分界作用;在禮的深層意蘊方麵,荀子汲取瞭孔子對仁的道德情感的重視,消化瞭莊子對禮的形上學的追問,並將孟子的先驗道德理性改造為社會交往理性。荀子從個體、社會、宇宙三個方麵,揭示瞭這使得禮的政治功能,以及禮對個體情感的規約功能,他的禮學思想是在更高層次上對孔子所倡導的文質統一論的迴歸。該書的結語部分,則闡發瞭晚周時期思想傢們反思禮的本質的重大意義。

該書的附錄部分,亦有特色,包括參考文獻、前人研究成果的綜述、審查報告等內容。審查報告中收錄瞭唐明邦教授、蔣國保教授、許蘇民教授、李宗桂教授對該書的評審意見,四位專傢中,有兩位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分彆被哲學界公認為當代中國傑齣的五十位哲學傢之一。各位專傢對該書學術價值的揄揚,使該書增色不少。

著者簡介

梅珍生(1965--),男,哲學博士。中共黨員,武漢大學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博士後,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所長。

圖書目錄

上編
第一章祭祀儀式與禮意 21-21頁
第一節祭禮的類型 21-22頁
第二節郊天之祭 22-33頁
第三節社稷之祭 33-37頁
第四節宗廟之祭 37-45頁
注釋 45-47頁
第二章禮器與禮意 47-47頁
第一節禮器是顯現名位的工具 47-57頁
第二節禮器及其紋飾的意蘊 57-62頁
第三節禮器所區分的兩個世界 62-67頁
第四節器以藏禮的哲學意義 67-69頁
注釋 69-71頁
第三章恭敬撙節退讓的禮學意義 71-71頁
第一節踐禮 71-80頁
第二節敬讓 80-89頁
注釋 89-91頁
下編
第四章孔子禮學的文質相閤觀 93-93頁
第一節禮與儀的二律背反 93-103頁
第二節孔子視野中的禮與仁 103-115頁
注釋 115-117頁
第五章老子禮學的重質輕文觀 117-117頁
第一節“真質若渝,大白若辱”的禮質論 117-121頁
第二節以“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為禮質 121-124頁
第三節“製始有名,夫亦將知止”的功能論 124-128頁
注釋 128-129頁
第六章孟子禮學的本質觀 129-129頁
第一節禮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本質規定 129-137頁
第二節交往實踐中禮的本質 137-145頁
第三節喪葬禮節的本質 145-149頁
第四節以禮為主乾的仁政學說 149-154頁
注釋 154-156頁
第七章莊子禮學的文質兩分觀 156-156頁
第一節莊子與儒傢的關聯 156-157頁
第二節莊子論禮的形上學 157-169頁
第三節聖人應於禮而不諱 169-172頁
第四節禮文是“假乎禽貪者器” 172-180頁
第五節“道”與“分”的矛盾 180-184頁
注釋 184-185頁
第八章荀子禮學的文質閤一觀 185-185頁
第一節禮文是緣飾人性的工具 185-193頁
第二節禮的本質即人的本質 193-198頁
第三節禮的文質符閤論 198-203頁
注釋 203-204頁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目錄尚可,材料尚可。噫,無人評價使我惶恐。

评分

目錄尚可,材料尚可。噫,無人評價使我惶恐。

评分

目錄尚可,材料尚可。噫,無人評價使我惶恐。

评分

目錄尚可,材料尚可。噫,無人評價使我惶恐。

评分

目錄尚可,材料尚可。噫,無人評價使我惶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