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金剛經》說的『微塵眾』,多到像塵沙微粒一樣的眾生,在六道中流轉。」
「很少有一本書像《紅樓夢》,可以包容每一個書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蔣勳
蔣勳說:「《紅樓夢》多看幾次的朋友,大多會從原有關注的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幾個主角,轉到對一些小人物的關心。」《紅樓夢》裡的芸芸眾生,即使是最微小卑屈的人物,都有作者的巧思塑造。他們每個人背負著不同的宿命悲劇,作者不做嘲諷貶抑,細細寫來,充滿體諒與悲憫。
生命的鄙俗粗魯,與生命的憂愁不忍,往往是並列的。從甄士隱、賈雨村、馮淵、薛蟠、門子、秦可卿、王狗兒、劉姥姥、冷子興、秦鐘、焦大、李嬤嬤、賈瑞、張友士、戴權、北靜王、二丫頭、智能兒、元春、茗煙、賈環、賈璉、賈芸、卜世仁、倪二、馬道婆、蔣玉菡、金釧、賈薔、齡官、晴雯……這一個個如螢燭之光的人物,卻串起一部不朽巨著的荒涼百態與敘事細節,而《紅樓夢》的迷人之處,往往就在這些細節中。大事為「假」,小事中才處處顯「真」。
《紅樓夢》或許在說一個世俗不知道的族譜,這族譜不是血緣親疏,而是對生命的另一種牽掛緣分。《紅樓夢》正是在殘酷的權勢、腐敗的富貴中,為人性的反省留下最後一點溫暖的空間。蔣勳穿透人生寫出的紅樓人物,情感至深,令人追戀不已。
深摯推薦
小人物,大人生。蔣勳細讀紅樓,以現代觀點細說古今不變的人性,使我們更加敬佩曹雪芹,更感受到這部經典的可親可愛。──林懷民
蔣勳
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現任《聯合文學》社長。
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著有:《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身體美學》、《漢字書法之美》、《吳哥之美》、《夢紅樓》、《九歌──諸神復活》、《舞動白蛇傳》、藝術解碼五書、《秘密假期》、《孤獨六講》、《生活十講》、《新編傳說》、《欲愛書》、《大度?6?4山》、《多情應笑我》、《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手帖──南朝歲月》、《此生──肉身覺醒》、《新編美的曙光》、《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少年台灣》、《萍水相逢》、《此時眾生》、《肉身供養》等書,以及多種有聲書。
文/友竹 微尘,以此比喻世上忙碌而平凡的众生真是太好了。 多年前张学友在那首《微尘》里这么唱:山河大地本是微尘,何况是尘中的尘,是是非非情情爱爱,你还要不要紧紧的抱着,舍不得放不开……这是当年常常循环播放的歌曲,印象极深刻,所以看到《微尘众》这个书名...
评分小时候看电视剧《红楼梦》,看到宝黛初见,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当下心惊动,也说不出为什么,除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外,脑海里的印象就是那惊鸿一瞥的相见了。后来让我每每哀婉的是,大观园中的青春女儿,在梦中如繁华盛开,在现实中风流云散。那时的我眼里都是黛玉晴...
评分文/友竹 微尘,以此比喻世上忙碌而平凡的众生真是太好了。 多年前张学友在那首《微尘》里这么唱:山河大地本是微尘,何况是尘中的尘,是是非非情情爱爱,你还要不要紧紧的抱着,舍不得放不开……这是当年常常循环播放的歌曲,印象极深刻,所以看到《微尘众》这个书名...
评分红楼梦中,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常常随意翻到一页就能往下读,里面人物的个性、才情、命运都深深烙上我的心痕。我也喜欢读后来人写的分析《红楼梦》的书,从他人的阅读体验中寻找共鸣。蒋勋的《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是其中特别的一本,他...
评分我们都只是微尘 微尘众源自金刚经: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否? 蒋勋老师的微尘众,讲述了红楼梦中小人物的故事。有些人,会在不经意间被忽略:二丫头,小红,万儿,狗儿... ... 我们在阅读的一次又一次,忽略了他们的存在。也许偶然会记得事件...
蒋勋写的不愠不火,细腻有余,底气不足。
评分蒋勋写的不愠不火,细腻有余,底气不足。
评分每個小人物都值得適當的筆墨
评分这算是用现代的眼光来读古书吧,算轻松,但不深刻
评分蒋勋作为一个红学研究者,却在这本书里文字乏味得让人想吐,废话连篇,充斥着廉价的个人小情怀,但毫无分量可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