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拥有借以相互理解的共享标准?关于善恶、利害、尊严与屈辱,我们是否真的观点迥异?在一个宗教极端主义、大规模移民以及身份政治高涨的时代,这些不再是书斋中哲人沉思的问题,而且还是具有现实紧迫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回答:谁是真正的野蛮人?《道德相对主义》提出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回答。本书由史蒂文·卢克斯著。
作者:(英)史蒂文·卢克斯 译者:陈锐
史蒂文·卢克斯 (steven Lukes),现为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与英国国家学院院士,曾任教于贝列尔学院、佛罗伦萨的欧洲大学学院,锡耶纳大学与伦敦经济学院。其主要著作包括:《埃米尔·涂尔干:著作与生平》、《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自由主义者与食人族:差异的诸种隐喻》和《启蒙教授漫游记:观念的喜剧》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没什么新意。
评分很好的梳理了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一句,“但是,打老婆这一方式显然无法通过上述检验”。已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文化相对主义带走平等的色彩,对人 视角转换暗含着对不同生活方式与实践持宽松态度,但这种宽松的背后又隐含着克制,即否认“我们”有权对他人的信念与实践进行评判,也就变成鲁迅所说的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对己 则道德判断都受到文化的制约,结果都变为民族主义者。借用一句话“所有人一定有着共同价值,否则他们就不再是人了,你可以是一个多元主义者,但不应该成为一个相对主义者,因为这些价值是客观的,是 人 的本质的一部分,而非人的主观想象的任意创造物”。
评分看完后了对私以为认同的道德相对主义产生了质疑
评分写得非常好,逻辑非常严密,每章都提出问题点,解决、抛出新的问题,同时照应前几章的问题。道德相对主义既是题目,也是作者攻击的靶子的核心。他表面上是对道德相对主义的论述,但是事实上他从文化、经济、伦理来论证,生活的多样性,以及道德的多样性。赞。只是译者可能不熟悉一些思想家,所以很多“她”被译为“他”。
评分材料丰富,提到很多很流行的人类学、文化研究、纳斯鲍姆式学者,半学理半观念史地介绍了习俗、道德、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对主义论述(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没有特别深入、技术化的学理讨论,但问题意识很好,适合业余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