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如晤》是一篇悼亡手记。这是路易斯在痛失爱妻之际,在那些 “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午夜”里写下的文字。该书以其灵性而细腻的语言、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成为治疗人们心灵伤痛的一剂“恩典良药”。
《卿卿如晤》是路易斯对生与死、信仰的失丧与重建等人生母题的深刻思考,包括了他对那一段悲恸岁月进行的鞭辟入里、诚挚坦率的内省;同时,这又是一份细腻真实的心灵记录,展示了他在苦难面前怀疑生活意义的挣扎之旅,也再现了他如何重新归正信仰、心存坚忍奔跑天路的生命轨迹。
C.S.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的天才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
他的一生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幻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三是通俗的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返璞归真》、《四种爱》、《天路回归》、《魔鬼家书》(亦作《地狱来信》)等。
不知为何,令我想起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同样是悼妻,同样的怀念,同样的悲切。不同的是,苏轼的悲切有着文人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路易斯有着对于生命的追问。 想起上新东方的英语课时,老师讲翻译,最高一层的雅,是要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
评分我们读过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也在年少时把爱的模样顾自塑造千万遍,仿佛这世上所有的好都被爱人所占尽,仿佛爱情拥有其他所有情感所不具备的超凡能力,能够战胜世间一切的矛盾、不快,与恩怨,甚至生离死别。 已过耳顺之年的路易斯似乎也如此笃信着,直到死亡将她的妻子与他分...
评分如何面对亲人和爱人死亡? 让我们来看看C.S.路易斯从悲痛中坚定信心的心灵独白。 即使我俩碰巧在同一时间去世,就像现在这样并肩躺在这里,仍是一种隔绝。这与你害怕的另一种情形,有什么两样呢? 她曾用“孤独进入孤独”来形容死亡。 家人“在遥远的彼岸”的重聚,完完全全...
评分 评分1) 一本小书,C.S.刘易斯的A GRIEF OBSERVED。刘易斯给爱妻的悼亡手记。 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的刘易斯,此前一生平淡如水,单身数十载,栖居于学院高墙之内,不断的切问近思之后皈依基督教,成为著名的护教大使。似乎他的理性思考之路就是他的整个人生,似乎这样就...
一部小书,竟然读得如此漫长。路易斯悼念亡妻的手记。我说不出话来。
评分读完C.S.路易斯《卿卿如唔》,除了是真挚的悼亡手记,也是路易斯重归正信的轨迹,生死之中才能确信神的良善,就如他墓志铭:务必尽忠忍耐到底。
评分不要顾念尘世的幸福,况且神也未曾应许我们不遇患难。
评分虽是悼念亡妻之作,但更多的其实是对“亡妻之痛”的神学思考,所以将A Grief Observed译成“卿卿如晤”有失偏颇……“神学”真是一门自相矛盾的学问,一方面强调不能将神人格化,但另一方面却又只能在人格的限定之下去想象神的行为。最难理解的其实是神的爱,因为痛苦太过普遍。所以芥川龙之介说“我不相信神的爱,只相信神的惩罚。”路易斯在本书中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有人说我不怕神,因为我知道祂是良善的。他们何出此言?难道他们没看过牙医么?不过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最终还是导向了上帝。而这趋近上帝的具体过程,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而言,依然是模糊不清的。
评分虽然教义总让我们抛弃凡间之爱,抛弃偶像,抛弃情欲,只当主的圣徒。但我觉得如果人不爱身边的人,不爱可爱之人,不爱所爱之人,那对圣主的爱就是值得怀疑的。路易斯在《四种爱》的第四种爱:仁爱中指明过爱的归途,但他若不谈前面的这三种爱,这第四种爱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本悼念亡妻的小书,是作为基督徒的路易斯写得最诚挚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