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的命運》一書是樊樹誌先生治史閱世五十餘年後,對有明一代著名文人生命曆程的研究力作,不僅資料詳實,筆觸細膩,而且往往發前人所未發,是一部極具可讀性和思想深度的大眾讀物。
樊樹誌,現為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曆史學博士後流動站指導委員會委員、曆史學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明史學會顧問。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 著作:《中國封建土地關係發展史》(1988),《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萬曆傳》(1994),《崇禎傳》(1997),《國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1573—1644年)》(2003),《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2004),《江南市鎮:傳統與變革》(2005)、《國史十六講》(2006年)、《國史精講》(2007年)。最新著作為《大明王朝的最後十七年》。
或枭首示众十年,或凌迟千刀万剐,或罢官永不叙用,或充军发配边疆,诸如此类,尽是些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本书枚举之外的底层文人们依旧可以写三国笑金瓶论水浒英雄,活得不亦说乎,由此得出一条经验:树大招风,若想颐养天年,切莫从政。
評分樊树志先生的《明代文人的命运》,其实是把樊先生多年以来对明史研究中穿插的一些重要任务,单独汇编成书,很多章节在樊先生之前的著作中都有提及。但是单独刊行的目的,不需讳言,就是通过明代文人从政和治学的命运中,说明文人从政的危险。这一点,在书的封底已经非常简要的...
評分樊树志先生的《明代文人的命运》,其实是把樊先生多年以来对明史研究中穿插的一些重要任务,单独汇编成书,很多章节在樊先生之前的著作中都有提及。但是单独刊行的目的,不需讳言,就是通过明代文人从政和治学的命运中,说明文人从政的危险。这一点,在书的封底已经非常简要的...
評分孔老夫子说过学而优则仕,而实际上,一头扎在书里的人极少去关心人情世故,练习交际技巧,这是导致他们被政治所不欢迎的原因之一。其二,圣贤书中的道德标杆非常高,提倡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舍生而取义这样伟大的情操,于是他们不耻于蝇营狗苟,当然与“主流”相去万里。在...
評分孔老夫子说过学而优则仕,而实际上,一头扎在书里的人极少去关心人情世故,练习交际技巧,这是导致他们被政治所不欢迎的原因之一。其二,圣贤书中的道德标杆非常高,提倡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舍生而取义这样伟大的情操,于是他们不耻于蝇营狗苟,当然与“主流”相去万里。在...
很好的學術普及讀物。
评分李善長、方孝孺、李夢陽、康海.........
评分很好的學術普及讀物。
评分方孝孺一章讀的落淚……
评分不學術,又不算迎俗,一般般,無聊可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