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测谎仪到摄像头,从安检到城管,从公捕公判到因言获罪,法治十年观察,备感路程艰辛。法治是一种许诺,“走在斑马线上是安全的”。可是,若不能真诚落实法治,斑马线将成为死亡线,死因则是对制度的信赖。这是国家和国民最不能承受的。在本书冷静而富有感情的文字里,相信读者自会发现,法 治还在艰难前行,法律人一直在为法治的启蒙而呐喊。
——————————
简约的文笔,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触,辩证的逻辑,邓子滨教授《斑马线上的中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当下中国“为权利而斗争”的壮丽图景。
——陈兴良 北京大学教授
闪耀的洞察力和直觉散布在单调乏味的案例里,你习以为常的定见会突然之间彻底崩塌。等回过味来,我们发现他的分析显而易见又完全新鲜。作者有着似乎与生俱来的“法感觉”,这种禀赋在法律人中也殊为难得。总之,这是一本很带感的书。
——郭光东 《博客天下》、《人物》出版人
一种健全法律思维的展现。
——贺卫方 北京大学教授
邓子滨,生于1966年,籍贯山东陵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灵活生动的写作风格,有别于一般严肃且硬性的法律书籍。作者以丰富的法学素养及清晰的思路,剖析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社会事件中各项立法与执法背后的合理性,其内容并不倾向于援引法令条文,而旨在让人对法治有更充分的认识。——黄信钟 来自台湾的读者
评分灵活生动的写作风格,有别于一般严肃且硬性的法律书籍。作者以丰富的法学素养及清晰的思路,剖析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社会事件中各项立法与执法背后的合理性,其内容并不倾向于援引法令条文,而旨在让人对法治有更充分的认识。——黄信钟 来自台湾的读者
评分据说这本书位列许多排行榜的前列,正要购入之际,发现本院图书馆购进,果断借来。 是本好书。虽然内容上有些许重复,但看到十年来影响我们的一些法治话题,还是能感到一些无奈,收获一些鼓励,积累一些希望。 另外,作者妻子所写的后续,信息量很大,正能量很足,我看了两遍...
评分 评分张伟/文 邓子滨先生撰写的《斑马线上的中国》,为其十年法律评论文章的合集。从中读者不但能看出作者一以贯之的法治思维,也可以明显感知到文笔的渐趋老辣。 从某种程度上说,本书可以作为书写法律评论的教科书:用语温和、说理透彻,言简意赅的形式也极其符合报纸的版面要求...
不悲观也不乐观,不极端也不冲动……
评分虽然文字上铿锵有力,内容上启发民智,但稍作改写后不断重复使用的段落很多,尽管可看作是对自己观点的强调再强调,客观上“自我抄袭”仍然发生了。
评分陈兴良弟子。
评分没有政法笔记写的精炼专业!
评分不悲观也不乐观,不极端也不冲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