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书刊评论称赞本书是“记录切•格瓦拉一生的权威巨著”。
从革命之都哈瓦那和阿尔及尔,到玻利维亚和刚果的战地,从莫斯科和华盛顿的权力殿堂,到流亡者的天堂迈阿密、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本书讲述了引人入胜的革命故事、隐秘诡诈的国际阴谋、世人鲜知的秘密行动,展现了那个年代里超级大国的你争我夺、全球格局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
乔恩•李•安德森获得特别许可进入古巴政府资料库掌握了极其充分的材料。他得到了切•格瓦拉的遗孀阿莱伊达•马奇的全力配合,这让安德森拥有迄今为止未曾发布过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切•格瓦拉的一些私人日记。本书以大量、真实的档案、书信、访谈成为记述切•格瓦拉最具权威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乔恩•李•安德森,出生于1957年1月15日,美国作家、传记作者、调查记者、《纽约客》杂志撰稿人,曾到阿富汗、伊拉克、乌干达、以色列、萨尔瓦多、爱尔兰、黎巴嫩、伊朗和中东等地做过实地的战地报道。他也为《纽约时报》和《国家》等刊物撰稿。
他的代表作《切•格瓦拉传》在1997年首次出版后,很快成为席卷欧美的畅销书。除了这本书之外,他还著有《游击——叛乱地区之行》、《狮子的坟墓——来自阿富汗的特电》和《巴格达沦陷》等书。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很不错的,不过翻译成中文以后,出了一点小问题,使我们看得很费力。老外的名字很难记住,反复的更换冗长的人名倒不如直接使用英文更容易让人接受。 我喜欢这本书,真实客观的写了格瓦拉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疑问,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 格瓦拉...
评分 评分1957年,中国那时候在做什么呢?那个时候格瓦拉30上下,已经是开国元勋了.是时代孕育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代? 编辑 ┊ 删除 2009年10月10日 我在读书笔记中写道: 格瓦拉越来越不可爱了,现在他更象是一个冒险家,一个冷血的杀手,一个漠视生命的无畏的机器。
评分读完本书,距离今日已经半年之久,但心中对于这本书的印象依然深刻。本书让我记忆犹新的两个部分:一是格瓦拉年轻时代的摩托车旅行;另一是格瓦拉对于革命的态度,特别是在异国进行的革命。 不管我对本书的评价如何或者对格瓦拉本人的印象如何,我对切那段旅行时印...
真正的有力的人除了有行动以外更要求学识,贵族的出身让切格瓦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确立了坚定的社会主义革命信念,纯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便是傻痴。
评分堂吉诃德式的人生,浪漫主义革命家,可能是生命里一意孤行,成为他最后孤独的“神话”。
评分堂吉诃德式的人生,浪漫主义革命家,可能是生命里一意孤行,成为他最后孤独的“神话”。
评分他拥有远超常人的客观条件(贵族身份,上层地位,人脉广植,丰裕家境,开明父母,惊人天赋,绝佳外貌,动荡时代,能人辈出),他也同样拥有远超常人的主观特性(坚韧个性,道德铁律,精力充沛,博览群书,头脑清醒,努力行动),他将他所拥有的优越条件发挥到了极致,遨游四海,广结人脉,主动奔赴政治热点地带,主动结识社会活动分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之主观能动性亦随之增强,他渴望行动,但却不知该如何行动,直到他寻到了另一个真真切切的行动派——卡斯特罗,英雄在此相会,革命就在眼前。随后他便已十二倍的热情投入到了行动当中,无论何时何地,他永远都是最克己最热情的那个行动者。他始终保持着理想,他明白理想终究只能是理想,但他依旧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外表热情如火,内心凛冽似冰,激昂的行动派与冷峻的思考者的有机结合,世间无二格瓦拉
评分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