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保护理论

当代保护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西]萨尔瓦多·穆尼奥斯·比尼亚斯
出品人:
页数:232
译者:张鹏
出版时间:2012-12
价格:5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0850696
丛书系列:遗产保护译丛
图书标签:
  • 文化遗产
  • 建筑保护
  • 保护理论
  • 保护理念
  • 遗产保护
  • 保护
  • 建筑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保护理论
  • 当代社会
  • 环境治理
  • 可持续发展
  • 公共政策
  • 理论研究
  • 社会安全
  • 风险防范
  • 法律框架
  • 社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保护行业中,经典保护理论的内容可谓众所周知。但在近20 年间,保护思想却在发生转变,经典保护理论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这本《当代保护理论》首次将当下保护领域的新思想进行了汇总,并以条理清晰、连贯一致的方式呈现出来。

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护的基本概念,对保护的专业特征及经典保护理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二部分则对经典保护理论进行了反思,特别是对一些经典原则如可逆性进行了批判性思考,并引出了第三部分—“保护伦理”所涉及的可持续性等“新范式”。作者首次将热点纷呈的保护思想条理清晰地集于一册,让读者能够了解当代保护理论的演进过程,语言组织清晰易懂。

作者简介

萨尔瓦多∙ 穆尼奥斯∙ 比尼亚斯(Salvador Muñoz Viñas),

1963 年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为瓦伦西亚理工大学教授、保护研究中心纸张保护部主任,曾任瓦伦西亚理工大学保护系秘书(1991—1997 年)、主任(2010—2012 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保护理论和纸张保护技术。他早年曾先后获得艺术史和艺术学位,1991 年以“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小型画的技法和材料”获得艺术博士学位。他出版了许多保护技术和理论方面的著作,如《文艺复兴时期小型画的技术分析》(1995,与欧赫内∙F. 法雷利合著)、《纸张的修复》(2010)等。这本《当代保护理论》最早是在2003年出版西班牙语版,英文版在2004 年问世。

张鹏,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2005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并获博士学位。2005 年至今在同济大学任教,从事建筑遗产保护和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负责“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保护技术课程。

张怡欣、吴霄婧,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目录信息

总序........................ 005
译者序.................... 007
致谢........................ 010
前言........................ 011
第一章 什么是保护? 1
保护简史................................................................................................ 1
关于保护的定义..................................................................................... 7
太多的任务(tasks)/ 7
太多的对象(objects)/ 8
太多的专家(professionals)/ 8
保护师的保护(conservator's conservation)/ 12
关于概念应用的说明/ 13
保存(preservation)与修复(restoration)........................................ 14
保存(preservation)/ 14
修复(restoration)/ 15
共同作用的保存和修复/ 16
保存和修复有所不同/ 17
预防性保存(preventive preservation)和信息性保存
(informational preservation)............................................................ 19
预防性保存/ 19
信息性保存/ 21
第二章 保护的对象 23
应当保护什么?................................................................................... 23
野马战斗机悖论(Mustang paradox)/ 23
保护对象的演进/ 24
传统分类法的问题................................................................................ 26
艺术品,考古对象或古物/ 26
历史性作品(historic works)/ 31
里格尔的“纪念物”(monuments)/ 31
遗产(heritage)/ 32
无解之解(nihilist turn)..................................................................... 36
“传播”之诠释(communicative turn)............................................ 37
何为象征物?/ 39
意义之网(webs of meanings) / 40
太多的象征物/ 43
对传播之诠释的提炼............................................................................ 44
作为标准的象征性强度(symbolic strength)/ 44
何种意义能构建一个保护对象?/ 45
象征的机制/ 48
变化中的意义/ 50
两个例外,里格尔的“有意为之的纪念物”和晚近的艺术品/ 51
民族史的证物(Ethno-historic evidence).......................................... 52
小结..................................................................................................... 55
第三章 真实,客观与科学保护 57
经典保护理论对真实的追求................................................................. 57
唯美主义理论/ 59
科学保护/ 61
对建筑师在保护理论中角色的观察/ 63
什么是“科学保护”?........................................................................ 66
科学保护(缺失)的理论本体/ 69
科学保护的原则................................................................................... 72
物质至上主义(material fetichism)/ 72
对科学研究的信任/ 77
实用主义之辩(pragmatic argument)/ 78
小结..................................................................................................... 79
第四章 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式微 81
重言之辩(tautological argument):
保护对象的原真性与真实..................................................................... 81
可读性(legibility)/ 88
对破损概念的审视/ 90
客观保护方法的“不适应性”:保护中的主观和无形需求/ 93
第五章 通往真实世界的短途旅行 103
保护与科学......................................................................................... 103
交流的缺乏......................................................................................... 105
自然科学的不足.................................................................................. 107
综合性/ 107
无穷多样的对象/ 111
对保护师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的辩护/ 115
技术性知识的缺乏........................................................................ 123
应用技术科学(technoscience)/ 127
第六章 从客体到主体 129
激进的主观主义.................................................................................. 129
对问题的再审视:主体互涉模式(inter-subjectivism)..................... 133
专家之领域:客观主义(objectivism)和权威性............................... 135
从专家领域到交易领域:主体的浮现................................................. 139
受影响人群/ 139
权益相关者/ 141
权益交换区域(the trading zone).................................................... 143
意义的冲突:保护中的文化内和文化间议题 (intra/inter-cultural issues)............................................................ 145
第七章 保护的原因 151
保护的原因(reasons for conservation)........................................... 151
从保护“真实”走向保护“意义”/ 153
表达式的保护(expressive conservation)........................................ 156
功能性保护(functional conservation)和价值导向的保护 (value-led conservation)................................................................ 156
第八章 可持续的保护 161
对可逆性(reversibility)的批判....................................................... 161
最小干预(minimum intervention)/ 165
从最小干预到利益最大化(maximum benefit)/ 168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原则........................................................ 170
第九章 从理论到实践:常识的革命 175
可识别的修复..................................................................................... 175
适应性的伦理..................................................................................... 177
协商式保护(negotiatory conservation)的风险.............................. 180
证物式保护(evidential conservation)/ 180
天才式保护(genial conservation)/ 181
煽动式保护(demagogic conservation)/ 183
发挥权威的作用:专家在当代保护中的角色...................................... 183
结论:常识的革命.............................................................................. 187
附录
附录A 参考文献.................. 189
附录B 专业术语索引.......... 206
附录C 专有名词索引.......... 217
附录D 人名索引................. 22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译者序 在同济从事建筑遗产保护教学研究,介绍一些国外的保护文献给学生便成为一项日常的工作。2011年,同济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参加遗产保护译介活动,最终选择了这本《当代保护理论》介绍给读者。该书的价值以及对当下保护现实的观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该书在当代语境...

评分

译者序 在同济从事建筑遗产保护教学研究,介绍一些国外的保护文献给学生便成为一项日常的工作。2011年,同济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参加遗产保护译介活动,最终选择了这本《当代保护理论》介绍给读者。该书的价值以及对当下保护现实的观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该书在当代语境...

评分

译者序 在同济从事建筑遗产保护教学研究,介绍一些国外的保护文献给学生便成为一项日常的工作。2011年,同济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参加遗产保护译介活动,最终选择了这本《当代保护理论》介绍给读者。该书的价值以及对当下保护现实的观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该书在当代语境...

评分

译者序 在同济从事建筑遗产保护教学研究,介绍一些国外的保护文献给学生便成为一项日常的工作。2011年,同济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参加遗产保护译介活动,最终选择了这本《当代保护理论》介绍给读者。该书的价值以及对当下保护现实的观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该书在当代语境...

评分

译者序 在同济从事建筑遗产保护教学研究,介绍一些国外的保护文献给学生便成为一项日常的工作。2011年,同济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参加遗产保护译介活动,最终选择了这本《当代保护理论》介绍给读者。该书的价值以及对当下保护现实的观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该书在当代语境...

用户评价

评分

归根结底,决策依然是唯心的~

评分

遗产保护没有标准答案

评分

归根结底,决策依然是唯心的~

评分

不存在客观的真实,保护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评分

很具有启发性。很多习以为常的概念其实并不一定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