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城市设计与历史保护方向博士。主要著述有:《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历史城市保护规划与设计实践》、《城市风景规划》、《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和国内法规选编》、《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等。
面对豪迈壮观的蓝图,面对千城一貌的现象,面对怀旧掩盖下的假古董,面对自自所在的日新月异的城市说:这变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一位城市规划学者提出:为谁保护城市!城市是时间的艺术,城市是人们记忆的参照物,城市的魅力正在于人们心中活生生的记忆。因此,作者认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保护,都要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出发,“城市建设时,要把对人的关心放在首要位置上”,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就要关注社区中那些细微的事物,生活环境中潜在的东西,或许这些东西并不亮丽、并不时髦,但这都是社区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憧憬。
城市发展一昧追求速度、规模,新建筑以标新立异、仿古造假、崇洋媚外为标准,大拆大建,而忽略了社区居民、场所精神及其载体——历史建筑、历史环境,将导致城市文化之失落、城市特色之消减。 作者在讨论为谁保护城市的同时,更多探讨城市为谁而建,应该如何建...
评分本次只重读了《文化遗产保护关键词》这一章节,过程中觉得某些语句、关键词能给予新的启发。 现摘录如下: 1.“城市遗产保护的目标常常是要保持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稳定性,防止社会生活频繁、过度地变迁。” 2.“历史街区是城镇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保存最为完整、最有特色的地...
评分“我们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不是为了少数人可以住得起这样房子的人,而是为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和风格得到保存,城市的居民都有机会进到这些房子里来。” 序中的这句大概是对书名的回答。 意思的重要点之一大概是为了“原住民"。 但“原住民”的诉求究竟如何?至少在北京的相当数...
评分可以引起许多有关城市保护思考的书籍。 有关“为什么”这个命题,总是让人迷惑。 诚然,有人评论说看了这本书似乎多了很多的“不懂”,但是正是因为有更多的“不懂”才会更加引人探索,进一步思考,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三联的书,质量还是有保证的,序言什么的写的都很令人欣赏...
评分《乡土中国》是费孝通1947年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在此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那时的中国满天满地的乡土气息。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会很快达...
学院老师的文笔似乎都不算太好,张松这个很有高考作风的水平,或者更差一点。
评分城市建设的失败原因多多,亡羊补牢的思路也多也有,但很难。
评分应该算是张老师文字评论的起步之作
评分不要只为所谓的精英保护城市
评分还不错,同济大学建筑教授的书,其中文化景观江南古镇解读中关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分析解构蛮有新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