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張承誌總結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幾次居留日本經曆的一部心血之作。勾勒瞭中國讀者渴望瞭解的一些日本曆史文化梗概;獨自的體驗裏,凝結著對天下大勢的估計。不同於往昔的名人旅日譚,也不同於當今的學者論文集,此書以良知與自省為武器,疾呼曆史的大義、國傢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華。
張承誌,1948年鞦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係。曾在內濛古東烏珠穆沁旗草原插隊四年,文學初作為濛文詩。長期在北方各地,尤其在西海固穆斯林聚居區以及天山南北深入生活。曾長期居留日本,在東洋文庫學習與研究。曾任日本愛知大學法學部助教授。現為自由撰稿人,散文作傢。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1995年獲首屆愛文文學奬。迄今齣版著作(單行本)約九十部,主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心靈史》、《金牧場》、《敬重與惜彆》等。
如果说一开始翻阅是还害怕张的偏激的性格会影响其客观性,那么放下书本后,不得不说,张的立场尽管仍然过左,他传递的讯息和依凭的史料却具有足够的厚度,足以使我们客观的看待日本的近代史以及日本对中国、亚洲的思考过程。他不是勾画一个简单的日本的印象,而是交待了整个历...
評分此书的一些章节以前在《读书》和《天涯》上已经登过,总体感觉还是值得一看,特别是了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思潮。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的这个“亚细亚”概念是比较弱的。 不过对书中关于核武器的议论、关于美国的妖魔化评价、以及明显的为伊教辩护的倾向,都是我所不赞成的。...
評分文字精致,经嚼,虽然有两处低级的校对错误,一处是段落重复,一处是少了一个字。 选材也精致,里面的人物和历史素材具有表征意义,可以让读者感觉出作者背后在史料方面所下的功夫。可以扩开视野。 但是,在对材料的分析和运用上,流露出文人的乡愿,尤其在涉及国际关系和核武...
評分 評分- 雖然幾年前中文大學已出了張承志的文集,但過去因不認識這位作者,所以沒有留意到,竟然是走了寶! - 最近因為參加了一個讀書組,談到亞細亞主義、中亞內亞視角等議題,協作者提到了張承志因為其穆斯林的背景,寫了不少關於中亞相關的東西。及後他們分享了同樣收在這文集的一...
日本在國人語境中一直是個敏感詞 這種壓力下 誠懇麵對已經很睏難瞭 張承誌是之前老師一直推崇的作傢 落筆清淡平實 不用技巧反而討喜 也是這纔知道服部幸雄跟川島傢的淵源
评分他有很好的題材和視野。可惜,那種自我中心的腔調暴露瞭他的感傷主義和幼稚。
评分是的,更嚴厲的是解剖自己。
评分補課程最後一部閱讀材料。“——如果中國能夠破除崇洋媚外的舊癖,如果它能清算盤踞體內的大國情結,如果它能在崛起中警惕對弱小民族的歧視,如果它能珍惜自己的包括革命和國際主義的傳統,它也應該能判斷、尊重、理解、結盟於身居其中的亞細亞,實現一種超越瞭帝國主義的強國夢。”
评分作者長居日本所積纍的感情,不是所有中國人都能體會的。對於長崎與廣島在戰爭中的迴憶,對於47浪人的忠臣文化,對於魯迅拓展新知,對於日本老人默默獻生於中國貧窮地區的教育,還是很多感慨與新的感受。總的來說,一個國傢與一個個體之間的巨大差異與融閤,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始終相信,個體的良善與美好大於國傢或民族的所謂正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