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正清中國迴憶錄

費正清中國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美] 費正清
出品人:
頁數:516
译者:熊文霞
出版時間:2013-8
價格:6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4060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費正清
  • 曆史
  • 迴憶錄
  • 中國問題
  • 海外中國研究
  • 傳記
  • 中國
  • 現代中國
  • 費正清
  • 中國史
  • 迴憶錄
  • 20世紀
  • 中美關係
  • 曆史文獻
  • 學術著作
  • 個人視角
  • 近代史
  • 西方視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全球最權威中國問題專傢、“頭號中國通”費正清的唯一自傳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為他取中文名“費正清”;鬍適帶著他視察監獄,探望政治犯;麥卡锡主義橫行,他被指責為“丟失中國”的人之一;基辛格密訪北京前請教費正清,後來評價說“和他的談話改變瞭曆史”;鄧小平曾舉杯對他“在恢復中美關係中做齣的貢獻錶示感謝”;孔飛力、魏斐德、史景遷、傅高義、餘英時等全部齣自他的門下……他創立瞭美國的當代中國學,創建瞭哈佛東亞研究中心;他的著作影響瞭國際輿論對中國革命的看法;他的學術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瞭美國政府的政策決策。瞭解現代中國,從閱讀費正清開始。

◎一部個人化的現代中國史,一部看懂現代中國無比重要的著作

費正清曾五度來華親曆中國變革,接觸、結識宋美齡、孔祥熙、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尼剋鬆、基辛格、鬍適、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費孝通、龔澎、喬冠華等上百位中美政學重要人物,見證瞭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奮起與失落,此可謂空前絕後。這是一個“頭號中國通”最完整的傳奇人生記錄,也是一部個人化的現代中國史。對讀者而言,這本書將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個人傳記,而是讀懂中國曆史的一本重要著作。

◎對近現代曆史進行重新解讀,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蔣介石為什麼會丟掉中國?毛澤東有著什麼樣的缺憾?為什麼“延安訪問團”沒能扭轉美國對中共的政策?鄧小平領導的中國變革將會走嚮何方?中國將如何走嚮公民社會?在《費正清中國迴憶錄》中,費正清以博學而灑脫的風格,風趣、清新的筆調,將自己的經曆和觀察娓娓道來,同時對現代中國和世界曆史的走嚮進行瞭透徹的解讀。任何人想對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所認識,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中國重要政治、文化人物的獨傢觀察評價,極具看點

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鬍適、林徽因、梁思成、郭沫若……和中美政治、文化人物的親密接觸、個人交往,讓費正清對他們有著更深切的理解與認識。在這本書裏費正清對這些重要人物有著獨到的評價,極具看點。可以說,這本書和基辛格的《論中國》、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陶涵的《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內容簡介:

《費正清中國迴憶錄》是“頭號中國通”、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傢、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鬥費正清唯一的一本個人自傳。

在這本書裏,費正清迴顧瞭自己長達50年的中國情緣,講述瞭他半個多世紀與中國有關的生活與工作,記錄瞭他對近現代中國曆史的敏銳觀察和精闢分析。費正清以博學而灑脫的風格,風趣、清新的筆調,將自己的經曆和觀察娓娓道來。對讀者而言,這本書將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個人傳記,而是讀懂中國曆史的一本重要著作。

正如餘英時評價的:“作為史學傢的費正清,費正清的學術事業——東亞研究中心,費正清在中美關係中所持的立場。三個方麵,三條綫索,貫穿瞭費正清的一生,也是費正清的主要業績所在,主要思想觀點所在。”費正清長期觀察中國問題,並且和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的重要人物有交往。他的研究和觀點不僅影響瞭幾代美國漢學傢和西方的中國學界,而且直接或間接影響瞭美國政界和公眾對中國的態度、看法以及政府對華政策的製定。他既是曆史的觀察者,也是曆史的親曆者。在這個社會的大轉型階段,費正清的經曆和著作將是我們思考中國曆史、現實與未來的重要途徑。

名人推薦:

和他的談話改變瞭曆史。

——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美國前國務卿)

在哈佛的中國研究領域中,費正清是偉大的奠基者和機構締造者。他的繼任者不是某個個人,而是一群學者。……如果沒有一位自信的不懈的鬥士,開墾拓荒並創建我們的“東亞王朝”,我們無法像今天這樣欣欣嚮榮。

——傅高義(Erza Vogel,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鄧小平時代》作者)

我對他心懷崇敬,就如對待一位在你剛起步的時候關注你的長者。對他和他的力量,我從來都仰慕不已。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名曆史學傢、《追尋現代中國》作者)

作為曆史學傢他極不尋常,因為對他來說,曆史一直延伸到昨日。也許,正是這一點鼓勵著他與美國及中國的公眾人物保持著極其廣泛的聯係;當然這也使他知道並關注在國民黨及共産黨政府統治下中國知識分子所受的苦難。

——謝偉思(John S. Service,美國前駐華外交官)

作為史學傢的費正清,費正清的學術事業——“東亞研究中心”,費正清在中美關係中所持的立場。三個方麵,三條綫索,貫穿瞭費正清的一生,也是費正清的主要業績所在,主要思想觀點所在。

——餘英時(著名曆史學傢)

費正清一嚮以曆史學傢的眼光,透過中國數韆年的演變,來分析、評論當前所發生的一切。這是對我國感情最深厚而成見最少的一位正直的美國學者。

——蕭乾(著名翻譯傢、作傢)

著者簡介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曆史學傢,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傢,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鬥,“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生前曆任美國遠東協會副主席、亞洲協會主席、曆史學會主席、東亞研究理事會主席等重要職務,還曾是美國政府外交官、政策顧問。主要代錶著作有1948年初版並經多次修訂的《美國與中國》,與英國曆史學傢崔瑞德共同主編的多捲本《劍橋中國史》,與賴肖爾閤著的《東亞文明:傳統與變革》,以及臨終前交付齣版的《中國新史》。

圖書目錄

序 言
第一部分 負笈求學:在五個地方接受教育(1907—1931)
第1章 為何我將目光投嚮東方
第2章 瞭解中國
第二部分 我們首次發現中國(1932—1935)
第3章 來到北京
第4章 開始觀察這片土地和這裏的人們
第5章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眼中的中國
第6章 哈羅德•伊羅生與恐怖行動
第7章 蔣廷黻和現代化
第8章 成為專傢,任教清華
第9章 我們的中國朋友
第10章 訪問最早的通商口岸
第11章 首次離開中國
第三部分 學會當一名教授(1936—1940)
第12章 拿到牛津大學博士學位
第13章 開始在哈佛執教
第14章 戰爭與政策問題
第四部分 華盛頓、重慶和上海(1941—1946)
第15章 來到華盛頓
第16章 戰時前往中國
第17章 立足重慶
第18章 瑪麗•梅樂斯和戰略情報局
第19章 學術中心與美國利益
第20章 1943年——蔣介石開始失去人心
第21章 接觸左翼
第22章 與華盛頓的戰時新聞局一同工作
第23章 戰後中國
第五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餘(1946—1952)
第24章 中國政策和地區研究
第25章 與麥卡锡主義戰鬥
第六部分 開展中國問題領域研究(1953—1971)
第26章 創立研究中心
第27章 研究領域的組織工作
第28章 在世界各地參觀與訪問
第29章 越南和美國—東亞關係
第七部分 渡過難關(1972—1981)
第30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今與昔
第31章 與俄國人交往失敗
第32章 作為中國友人的波摺起伏
第33章 結 語
縮略詞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费正清是美国头号“中国通”, 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史学泰斗级人物(他书中自言‘泰斗’是不好的意思),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为了表彰他的成就后来把东亚研究中心改成了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其在西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确有开山之功,有人称其为“西方现代中国学...  

評分

“林徽因最最亲爱的外国朋友”费正清,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发表了切实的感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物群像、社会风俗画,以及一段历史最真实的剖面。相比我们见过的主旋律历史叙述,以及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费正清的态度和立场都显得更客观、...  

評分

一个老人的回忆仿佛优美的颈链,低调柔软,串起了粒粒的珍珠。 在费正清的回忆里,更是有着众多光华溢彩的珍珠。 费正清从自己的学生生活写起,一个善变好强的学生,咄咄逼人,自信而勤奋,在中学便崭露头角。大学也是广有涉猎,凭着罗德奖去剑桥。 然而这仅是他精彩生活的开始...  

評分

文/严杰夫 1972年5月24日,费正清和夫人费慰梅在25年后重新回到北京。费正清此后回忆起这次故地重游时说,这次重返仿佛是“毕业40年之后的一次同学聚会”。费氏夫妇见到了许多故人:金岳霖、钱端升、张奚若、周培源、陈岱孙等。他们都是当年“太太的客厅”中的老面孔。只是,...  

評分

费正清是何许人也?在维基百科费正清词条下面第一行居然是大大的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费玉清”,令人不禁莞尔。作为头号“中国通”的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费正清本人就和他的大历史观点一样,常常被人误解。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费正清频繁...  

用戶評價

评分

費正清的名字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起的。他寫的最生動、最有趣的卻是金嶽霖。金嶽霖總是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邏輯,但其實大多數事情都不閤邏輯。

评分

專業學者,精緻的利已主義者,並不愛中國,但很愛自己的學術和哈佛。

评分

太多人名,讀不下去。

评分

之所以說民國前後是群星璀璨的年代 除瞭傢學淵源 跟當時科技的不發達 更有關係吧 另 感覺上 自古以來搞文史哲研究的 不僅要做學問 學做人混進高級社交圈也是重要一課

评分

看到這本自己翻譯的心血之作,百感交集,從2012年8月接活起,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是費先生陪我走過瞭一段難忘的時光,嚮大師緻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