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曆史文化文庫”所收大彆為三類:一,研究專著;二,譯著;三,知識性叢書。其中,研究專著旨在收輯有關諸課題的各種研究成果;譯著旨在介紹國外學術界高質量的研究專著;知識性叢書收輯有關的通俗讀物。不言而喻,這三類著作對於一個學科的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歐亞曆史文化文庫·敘事和圖畫:歐洲和印度藝術中的情節展現》是其中一冊。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作者是季羨林的導師、德國著名印度學傢,名不虛傳。德國人對學術的嚴謹清晰可辨。討論東西方圖畫敘事的共時性和曆時性問題。大開眼界。
评分從Lessing總結的“最富於孕育性的一刻”理念嚮前逆推藝術史:歐洲和印度早期繪畫和雕塑都在講述情節連續的故事——未被明顯分割的敘事連環畫雛形中,每一個造型都蘊含一個情節。有相當數量的歐洲與印度圖像的例證,每個圖像都描繪瞭自己的神話/宗教故事。由此,我明顯感受到瞭繪畫、雕塑、戲劇、文學、藝術甚至電影等藝術的本質共性——敘事。在這書算“普及讀物”?前麵得加上“學術”二字——好多註釋。可惜這書的紙張和英文字體糟糕透瞭。
评分這本和梅維恆的那本《圖畫與錶演》不是一個性質。主要講在壁畫中如何敘述一個故事。
评分學者施林洛普的一篇小論文,講瞭主要是基督教和佛教藝術中的繪畫如何展開敘述性的故事。我在看這本書之前還真沒有考慮過圖畫的敘事性,也許正如作者所說,古人看繪畫是代入式的,像走進畫中看事情發生一樣,而現代人看繪畫是客觀的,像站在畫旁領悟畫中的瞬間,所以我即使見過這類古畫也從沒注意過其要領。可是,文章後麵寫到這類畫的發展,比如風景如何參與故事,畫框如何成為畫麵的分割綫,等等。畫風突變成瞭連環畫。我纔意識到,原來這很有可能是連環畫比如N格漫畫的起源。現代人並沒有丟失欣賞敘述繪畫的能力,而是它在現代已經基本藝術領域,轉移為大眾創作瞭。雖然作者的筆觸很冷靜,但我感覺得到他在研究這個小話題時的興奮。
评分特彆棒,作者功底深厚,關於敘事性理得也很清楚。(原來沒按故事發生順序排的情節是按空間排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