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的文字傳播

法律知識的文字傳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尤陳俊
出品人:
頁數:233
译者:
出版時間:2013-4-1
價格:CNY 3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13916
叢書系列:法律·社會·曆史文叢
圖書標籤:
  • 法律史
  • 明清史
  • 社會史
  • 近代史
  • 法律史與法律文化
  • 日用類書
  • 知識史
  • 文史社科
  • 法律知識
  • 文字傳播
  • 普法教育
  • 法律普及
  • 常識傳播
  • 公眾閱讀
  • 法治宣傳
  • 閱讀指導
  • 知識分享
  • 法律啓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一部體現跨學科研究特色的專著。作者在廣泛收集和閱讀明清時期的40餘種現存日用類書的基礎上,圍繞其中所包含的法律知識內容進行瞭專門的研究。該書不僅深入討論瞭明清日用類書中的法律知識構成及其特點,還結閤瞭社會文化史、社會經濟史、書籍史等領域的國內外相關研究,展示瞭法律知識在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運用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探討瞭明清時期的法律知識流傳與社會變遷之間的內在關係。

著者簡介

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候選人,《北大法律評論》主編(2008—2009年),“二十世紀中華法學文叢”編委。近年來,在《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法製與社會發展》、《開放時代》、《中國史研究》(韓國)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錶有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多篇論文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轉載或摘登,並編校或校勘齣版有《中國文化與中國法係陳顧遠法律史論集》等著作多部。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學術史迴顧
一、日本學界的研究概況
二、英語學術圈的研究概況
三、漢語學術圈的研究概況
四、難入“法”眼或“法”眼偏頗
第二節 材料與進路
一、主要材料
二、研究進路
第一章 明清日用類書概說
第一節 源流、特點與得名由來
第二節 作為實用性讀物的明清日用類書
一、實用書籍的低製作品質
二、四民皆用之書?
三、所收知識類型的時代變遷
第三節 明清日用類書中刊載的法律知識類型
一、契約體式
二、訟學知識
三、律側知識
第二章 依樣葫蘆:日用類書與契約書寫
第一節 民間契約的悠久曆史與廣泛使用
第二節 日用類書中的契約體式
一、官版契式的齣現
二、《新編事文類要啓劄青錢》的貢獻
三、明代日用類書中的契式範本種類
第三節 契式趨同化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一、契約實物與契式範本的對比
二、日用類書與契約習慣法
三、日用類書中所見的“永佃權”問題
四、契式“套語”的學術意義
五、“服書式”反映的社會信息
第三章 攢零閤整:日用類書與為訟之學
第一節 明清時期的“好訟”之風
一、紛繁詞狀對官府理訟能力的挑戰
二、訟師:官方話語中的罪魁禍首
第二節 訟師秘本中的作狀技法
一、代作詞狀的社會需求
二、訟師秘本的內容構成
第三節 通過日用類書的訟學傳播
一、重思訟師秘本的社會影響
二、日用類書中的訟學內容
三、對訟師秘本的內容移植
第四章 魯魚帝虎:日用類書與律倒入門
第一節 日用類書中的律例知識概貌
一、門類名稱與編排體例
二、律例知識的具體種類
第二節 日用類書所載律例知識溯源
一、“比附律條”的由來
二、“五刑條例”中的硬傷
三、“在外納贖則例”的原型
四、歌訣類內容的齣處
五、“金科一誠賦”、“為政規模節要論”的淵源
第三節 率爾操觚外行事
第五章 日用類書摺射的明清社會變遷
第一節 法律知識所占比例的變化
一、契約體式的淡齣
二、訟學知識的消失
三、律例知識的退場
第二節 法律知識背後的曆史圖景
一、契式範本的需求變遷
二、訟學知識的尷尬境遇
三、律例知識的外部關聯
第三節 文字空間與社會空間的關聯
餘論:法律知識傳播研究的學術意義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和林富士的《漢代的巫者》有點像,史料整理較係統,但思辨性較差,近乎文史學屆電子數據庫發展之前的老一代學者的研究思路。這些書隻能開闊知識,卻不太有啓發性。

评分

感覺作者的論文其實還都蠻犀利的,這本就很平淡的樣子,類書的書目肯定也遠遠超過作者采用的19種。優點是對兩岸、美日學者的研究比較瞭解。另外竊以為契約格式在綜閤類書裏麵淡齣也不光是格式已經深入人心的原因,估計因為在城市這種書單分齣來瞭,比如《書契便濛》。

评分

和林富士的《漢代的巫者》有點像,史料整理較係統,但思辨性較差,近乎文史學屆電子數據庫發展之前的老一代學者的研究思路。這些書隻能開闊知識,卻不太有啓發性。

评分

感覺作者的論文其實還都蠻犀利的,這本就很平淡的樣子,類書的書目肯定也遠遠超過作者采用的19種。優點是對兩岸、美日學者的研究比較瞭解。另外竊以為契約格式在綜閤類書裏麵淡齣也不光是格式已經深入人心的原因,估計因為在城市這種書單分齣來瞭,比如《書契便濛》。

评分

和林富士的《漢代的巫者》有點像,史料整理較係統,但思辨性較差,近乎文史學屆電子數據庫發展之前的老一代學者的研究思路。這些書隻能開闊知識,卻不太有啓發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