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文化

街頭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王笛
出品人:
頁數:416
译者:李德英
出版時間:2013-3
價格:CNY 4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95983
叢書系列:城市與社會譯叢
圖書標籤:
  • 城市研究
  • 城市史
  • 社會學
  • 成都
  • 社會史
  • 曆史
  • 王笛
  • 文化史
  • 街頭文化
  • 城市生活
  • 亞文化
  • 社會現象
  • 青年群體
  • 公共空間
  • 塗鴉藝術
  • 民間錶達
  • 非正式文化
  • 社會觀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旅美中國曆史學傢王笛對成都社會史的研究著作,作者從下層民眾的角度詳細描繪瞭晚清到民國初年的成都豐富的城市生活,為我們呈現瞭在鄰裏穿梭的小販和工匠、打擾居民的乞丐和流氓、宗教儀式和娛樂,以及充滿活力的茶館。

著者簡介

王笛

美國得剋薩斯A&M大學曆史係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講座教授,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曆史學博士,同時兼華中師範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曾在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美國全國人文科學中心、加州伯剋利大學做客座研究。主要著作有《跨齣封閉的世界——長江上遊區域社會研究,1644-1911》(中華書局,1993年)和《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斯坦福大學齣版社,2003年)。《街頭文化》一書獲2005年“美國城市史研究學會最佳著作奬”,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6年)被《中華讀書報》評為2006年十佳圖書。

圖書目錄

中文版自序
英文版自序
成都市明細圖
第一章 導論
進人中國腹地
資料分析
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大眾文化
第一部 下層民眾與公共空間
第二章 街頭
城市環境:城牆和街道
商業空間:店鋪與地攤
日常空間:傢與鄰之間
社會空間:茶館與文化
慶典空間:節日與儀式
社區自治:共同體意識
第三章 街民
小商小販:街頭市場
工匠苦力:街頭作坊
民間藝人:街頭舞颱
江湖遊民:街頭謀生
善男信女:街頭祭壇
公共婦女:街頭娛樂
忙人閑人:街頭茶館
第二部 下層民眾與社會改良
第四章 改造
精英眼中下層民眾的公共行為
創造新的大眾娛樂
物質文化的變遷
重建公共空間
第五章 控製
街頭管理
流氓、賭棍與警察
清除街頭乞丐
警察與大眾日常生活
控製大眾娛樂
成功與局限
第三部 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
第六章 衝突
糾紛:從傢庭到鄰裏
茶館:階級與衝突
族群:社會排斥
婦女:挑戰男人的世界
妓女:掙紮與“新生”
窮人:城市社會的底層
第七章 政治
創造公共政治空間
大眾文化與喚起民眾
革命儀式與街頭政治
社會動亂與謠言時代
巷戰:城市大災難
市民的自衛
公開政治與“秘密政治”
大眾反抗
第八章 結論
徵引文獻目錄
譯後記
再版後記
關於本書評論的摘要
顯示部分信息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我还是从当当买的呢,应该说是正版吧,可是印刷真的好差,有的页脚都模糊的看不清楚了,后面几页地图也是,根本看不清楚……真是……跟这本书优秀的内容一点都不配  

評分

历来对于历史的了解,除了正史,非野史的补正不能概以全;而对于中国的历史学习,除本民族的记载,如果不从地球的其他角落审视,不足以窥探全貌。正是抱着这种思想,我一直致力于从外国人的眼中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街头文化从我们中华帝国的一个角落,在一段特定的历史阶段...  

評分

我认为本书贵在其分析的视角和方法,是一种真正的从下而上的史学研究。与杜赞奇的书相比,作者的不同在于运用空间极其中的人来研究“上下互动”,而杜赞奇是通过研究整个华北区域的农村来体现互动的变迁。在研究个案的选择上,两者是不同的。 但是,我认为作者仍然是...  

評分

我认为本书贵在其分析的视角和方法,是一种真正的从下而上的史学研究。与杜赞奇的书相比,作者的不同在于运用空间极其中的人来研究“上下互动”,而杜赞奇是通过研究整个华北区域的农村来体现互动的变迁。在研究个案的选择上,两者是不同的。 但是,我认为作者仍然是...  

評分

历来对于历史的了解,除了正史,非野史的补正不能概以全;而对于中国的历史学习,除本民族的记载,如果不从地球的其他角落审视,不足以窥探全貌。正是抱着这种思想,我一直致力于从外国人的眼中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街头文化从我们中华帝国的一个角落,在一段特定的历史阶段...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應該沒什麼理論功底...最後的結論與前麵的“地方史”割裂嚴重,也無甚新穎或有力觀點

评分

英文本已閱,03年街頭文化08年茶館,王迪這兩本是都是不錯的參考

评分

作者應該沒什麼理論功底...最後的結論與前麵的“地方史”割裂嚴重,也無甚新穎或有力觀點

评分

可愛的社會學著作,從成都這一城市60年間的社會景觀變化入手,梳理民眾、地方精英與國傢三者間的關係嬗變。史料運用豐盈全麵:西方人的圖像提供瞭冷峻實錄,而國人的竹枝詞、小說則增益瞭抒情性的迴憶補充;論證綫索也得當精緻,在布羅代爾對“日常”重視的啓發下,鏡頭從街頭社會的民生細節入手,最後轉入地方精英的改造圖景以及國傢權力的碰撞時局,描述畫麵栩栩如生,如在眼前,青羊宮、新南門、春熙路,都是熟悉的空間方位,成都話又親切地不得瞭,好多地方讀來微笑不已。希望有更多的細部地方史考察來充盈我們對於大曆史和自身的瞭解。

评分

1)最喜歡的是《中文版序》和《導論》,既有學理方法論,也有個人研究經曆帶齣的問題意識 2)材料的運用,官方材料+民間歌謠+文學文本+視覺文本,非常厲害 3)盡管在藝術/文學社會學研究中,也有介入社會的研究方法,但相比起來,似乎還是有過社科訓練背景的人來做這方麵的研究,更容易從文本中發現問題(一個用文學文本印證背景,一個用文學文本佐證社會問題?),比如對巴金、李劼人小說的援引 4)不過,書中描述的依然是作為整體的“普通人”“街頭文化” 5)現今,“街頭文化”是否仍有創造和促進城市文化的可能?6)第三章讓我想到很多我媽媽曾給我講過的她的小時候,也更新瞭我以前對川渝市民生活的一些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