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传(修订版)

金庸传(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傅国涌
出品人:
页数:4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3-6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054389
丛书系列:铁葫芦·历史馆
图书标签:
  • 金庸
  • 人物传记
  • 传记
  • 傅国涌
  • 武侠
  • 文学
  • 中国
  • 中国文学
  • 金庸
  • 武侠
  • 传记
  • 文学
  • 人物
  • 武侠小说
  • 江湖
  • 武侠世界
  • 修订版
  • 中国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金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话,有人说他是“文坛侠圣”,有人称他为香港“良知的灯塔”,也有人认为他一钱不值。其实,媒体和大众的眼中的金庸都是神坛之上的金庸。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详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的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2003年本书初版问世后曾引起广泛关注。十年后推出的修订本,使用大量原始材料,增补了许多鲜活的细节,不仅可以理解金庸作为报人、作家和商人的一生,并透过这个人物的命运更深地认识二十世纪风云跌宕的大时代,看到两岸三地在这个大时代中的变迁。

作者简介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最近十几年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企业史、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等。

著有《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 《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等,编有《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追寻律师的传统》等。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查公在94周岁逝世,人虽非“九五至尊”,离寿已逾越令人尊崇的耄耋之龄。他是妙笔生花的武侠小说家、杰出的报人、高明的编辑、彬彬的文化绅士。对吾等后辈而言,更是仰之弥高的崇碑,远远超过“一字师”。 作为小说家,查公成就瞩目。他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  

评分

查公在94周岁逝世,人虽非“九五至尊”,离寿已逾越令人尊崇的耄耋之龄。他是妙笔生花的武侠小说家、杰出的报人、高明的编辑、彬彬的文化绅士。对吾等后辈而言,更是仰之弥高的崇碑,远远超过“一字师”。 作为小说家,查公成就瞩目。他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  

评分

傅记《金庸传》的传奇 傅国涌撰写的《金庸传》在2003年初版时,海峡两岸关于金庸的传记或带有传记性质的专著已问世多部,自1980年金庸武侠进入大陆以来,明河书社版与三联书店版《金庸作品集》都已成为收藏品,“金学”方兴未艾。低调、内敛,对私人生活毫不张扬的查良镛先生...  

评分

作为未看过金庸作品的读者,仅仅是小时候看过电视剧的观者,对金庸的了解知之甚少。若问我在看此书之前,对金庸的了解有多少,我只能回答:以为他仅仅只是个武侠小说的作者而已。 但经过一番阅读下来,方知查良镛而不平庸。 作为旧地主背景出身的查老,也许从未料想到自己一生...

评分

这是读过的有关金庸的第三本传记,说是第三本,其实是之前读过的原作者的修订版,另外一本是冷夏的。第一本买于高中时代,对武侠大师金庸虽有兴趣,但他的传记却读来生硬,总是难以一气呵成地读下去,时隔多年之后,看到了冷夏的《金庸传》,这本传记的文字就易读地多,...  

用户评价

评分

落拓少年载酒行,稗官野史负狂名。 千古文人侠客梦,亦文亦侠查良镛。

评分

武侠小说无疑是查先生一生中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他依然是令人敬佩的。钱穆先生说:“看历史要有能力从历史大事去把握,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在历史大事中的作为,以及对大事的影响,不能只看小事。”查先生在左派横行的文革时期还能仗义执言不畏强权,执笔为剑不忘初心,尽显文人气节,无愧为良知的“灯塔”。至于他的婚姻生活,晚年取舍,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不过是小事。

评分

武侠小说无疑是查先生一生中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他依然是令人敬佩的。钱穆先生说:“看历史要有能力从历史大事去把握,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在历史大事中的作为,以及对大事的影响,不能只看小事。”查先生在左派横行的文革时期还能仗义执言不畏强权,执笔为剑不忘初心,尽显文人气节,无愧为良知的“灯塔”。至于他的婚姻生活,晚年取舍,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不过是小事。

评分

旧作修订。写传主一生喜怒哀乐悲恐惊,虽不算详尽,也面面俱到。成书前后作者均未与金庸晤面,可谓典型的闭门造车,但这样倒也添了几分客观,免去朋友或仇家的偏颇。他一向重视从材料中挖掘可写之物,写此书也并不算难。当年也许是应邀所作之小品,后来也许会成为其最知名的著作。

评分

不错的书,我完全不是老金的粉,甚至很反感,此书很合乎我的口味。已经读了一半了,感觉渐入佳境。感觉老金为人的确复杂,1962年前后确实体现了一定的良知和敏锐。他当时对于毛左们的恶毒攻击的回应,今天拿来也不过时。金庸晚年耐不住寂寞,出丑不少;学海无涯是不错,但是何至于不远万里去读学位,有点不解。我向来认为真正的学问未必要在学校中获得,真知未必需要老师的指导。大概是被国内一干学者鄙视的结果,弄得老金非争这口气不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