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自认为掌控得最好的作品。
★这是一个残忍的犯罪故事,一部极具张力的小说,为此我写了三十年。——加西亚•马尔克斯
★它综合了我以往所有作品的元素,我希望写的东西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地达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
“凶手千方百计找人阻止他们行凶,得到的却是所有人的漠视、旁观。”
195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我如此急切地想要讲述这桩案件,也许是它最终确定了我的作家生涯。”
1981年,经过30年的调查和思考,马尔克斯终于找到这出悲剧的关键。
此时的马尔克斯,为抗议独裁统治,已经进行了5年文学罢工。然而为完成这一作品,他打破誓言,写下了这部触目惊心的悲剧——《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次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魏然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1年出版《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最不可思议的是明知这桩谋杀已经铸成,不可逆转,圣地亚哥•纳萨尔这个21岁就有家业的帅哥在小说第一句话就被杀掉了,绝无起死回生的可能,可是阅读中那叫一个揪心啊——祈盼任何一丝能让这桩已经发生的凶杀案发生不成的可能出现。马尔克斯认为他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评分 评分 评分在谈到自己这部最满意的作品时,马尔克斯说:“我着力发现和表述一系列几乎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大大小小的巧合事件。我描绘了那桩惨案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可同时我又设计了许许多多的巧合,使那惨案得以发生。” 我并不相信马尔克斯真的认为一切都是巧合,他其实深刻地了解这些...
杀死我们的不是利刃或者子弹,是旁人的自以为是和冷漠无情。
评分【一个风暴必然卷进很多、废纸、尘土、包装袋是不可避免的,没有这些,你还看不出它是一个风暴呢】:因为有了马尔克斯的招牌,一切复杂都将被津津乐道,而这只是一种纷乱的技巧,也只是一种技巧而已(科恩兄弟的冰血暴推进事件都比这个好,只是那个一般人还体会不到,往往出名的作品是因为里面包含了一个复杂的技巧,然后这个复杂度刚好能让读者体会到,这样读者就觉得自己不那么无知罢了),排除这些,所谓的宿命论、本地的风俗、人情事务,完全没有吸引人的地方,说真好看的人,就像吃惯了乡野菜肴,第一次吃法式蜗牛,你除了称赞还能怎么样,你不能表现得自己太土鳖太没品位吧,那就说好吧,名著总有其名著的道理,不可为外人道
评分如果有人统计一下马尔克斯小说的词频,一定会发现『多年以后』高举榜首……
评分如果有人统计一下马尔克斯小说的词频,一定会发现『多年以后』高举榜首……
评分命运竟然动用了这么多巧合,毫无阻碍地最终铸成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而引起这一切的女人,却在同消共长的爱与恨之中,在讲述心中慢慢溃烂的苦楚与身上永难消除的伤痕的过程中,陷入自己的痴念不可自拔。仿佛,这命中注定的谋杀,只是为了成全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