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学问

人生与学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金克木
出品人:
页数:246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
价格:3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613417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金克木
  • 随笔
  • 思想
  • 散文
  • 哲学
  • 文化
  • 杂文随笔
  • 人文社科
  • 人生哲学
  • 学术研究
  • 知识探索
  • 思维成长
  • 智慧人生
  • 学习方法
  • 思想历程
  • 文化反思
  • 自我提升
  • 求知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生与学问》感悟人生真谛,探究世间学问,学贯中西,知兼古今,槛外只言片语,道尽世事沧桑,来固欣然,去亦无憾。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翻译家金克木先生的经典论述,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作者简介

金克木(1912―2000),当代著名学者。祖籍安徽寿县,生于江西。1930年赴北平求学,1935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馆员。1938年任香港《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任教于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学和湖南大学。1941年到印度加尔各答的中文报纸《印度日报》任编辑,1943年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克木陆续重印和出版的著作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旧学新知集》《文化猎疑》《无文探隐》《末班车》《孔乙己还乡》《风烛灰》等三十余种,译著有《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伐致呵利三百咏》《摩诃婆罗多插话选》等。

目录信息

序言 读书·读人·读物
第一篇 文化钩玄
如何解说文化
我们的文化难题
何谓“文化危机”
文化问题断想
传统文化定性问题
文化之谜: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文化之谜:科学·哲学·艺术
文化之谜:宗教信仰
用艺术眼光看世界
东西文化及其科学
记《菊与刀》——兼谈比较文化和比较哲学
唐宋的文史
文化三型·中国四学
显文化·隐文化
台词·潜台词
第二篇 学林晴影
东西方哲学思想之不同
传统思想文献寻根
齐鲁之别与传统思想
文才史学的偏锋中锋
诗与真
诗境
现代中国文学
历史的断层
欧洲文学
小说史的三角和对顶角
史书·小说
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
佛学谈原
与书对话:《礼记》
《论语扩子日”析
“道、理”·《列子》
公孙龙·名家·立体思维
古典小说:《儒林》·《镜花》
谈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
从《三寸金莲》谈“挖根”小说
烟·火·光
“解构”六奇
内和外
两种“法”
第三篇 阅卷津逮
阅读的美学
读书法
读书得问
读书断想
诗的倒读
书的反读
古今对话:读书
谈读书和“格式塔”
古书试新读
谈《千字文》
闲话天文
读古诗
重读“崤之战”
儒林与武林
文体四边形
第四篇 槛外小语
科学与人生观
人苦不白知
谈社会心理学
“闲”、“书”二话
一点经历·一点希望
小人物·小文章
文士业外
做官之路
寂寞
叹逝
时间
批评
看音乐
酒友
遥寄莫愁湖
不悔少作
自挽联
占卜术
戏剧
茶毗前谈:逍遥游
荒诞颜回传
坐井观天记
历史的幽默
两个月亮
遗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感悟人生真谛,探究世间学问,学贯中西,知兼古今 槛外只言片语,道尽世事沧桑,来固欣然,去亦无憾 如果说金先生文章题材的广博已让人望洋兴叹,更让人钦佩的是他的表述方式。他的文章打破了中国传统散文起承转合的程式,采取单刀直入、直抒胸臆的方式,文字充满张力,生气...  

评分

金老的知识广博程度在《人生与学问》一书可见是不俗,但是标新立异之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可能是一本文集类的东西所以有些事自说自话了,典型的知识分子  

评分

感悟人生真谛,探究世间学问,学贯中西,知兼古今 槛外只言片语,道尽世事沧桑,来固欣然,去亦无憾 如果说金先生文章题材的广博已让人望洋兴叹,更让人钦佩的是他的表述方式。他的文章打破了中国传统散文起承转合的程式,采取单刀直入、直抒胸臆的方式,文字充满张力,生气...  

评分

感悟人生真谛,探究世间学问,学贯中西,知兼古今 槛外只言片语,道尽世事沧桑,来固欣然,去亦无憾 如果说金先生文章题材的广博已让人望洋兴叹,更让人钦佩的是他的表述方式。他的文章打破了中国传统散文起承转合的程式,采取单刀直入、直抒胸臆的方式,文字充满张力,生气...  

评分

想必是自己对学问真的很饥渴,没文化的人的典型心态。上次看的一本类似的书是季羡林的《学问之道》,对其早年的留学生活羡慕得不得了,还由此激发了自己学英语的热情,至今不熄。这次的书名有些类似,作者是金克木。一个梵文学家,季羡林对梵文也很懂的,外语也很好,会英语、...

用户评价

评分

金老先生总用问句,看着累。再则,旁征博引多,我积累太少,跟不上。

评分

行文优雅

评分

一家之言,无甚价值

评分

金克木,北大教授。本书是老先生晚年文章的汇集,分为四辑,文化、学术、阅读和杂论。很多人推崇陈寅恪、钱锺书,其实金克木先生虽然后起,但是我到是觉得他在文化、思想上,反而比陈、钱更显通达。或者是我偏爱,更喜欢读这种没有高头讲章,不会自我标榜的文章,轻松但绝不懈怠的文章。或许说,他老人家虽然后半生在学校,但是前半生都是在写小说、当记者、图书管理员和编辑,所以文章懂得给人看,而不是给后人看,文章清通宜读。本书关于文化和学术,其实大都读过,但是读书一辑,则是觉得值得反复阅读。作为《读书》的老作者,他的文章是令人亲切的,也是沈昌文所提倡的文体,但是估计年轻的博士和青椒是不耐烦的,毕竟不是论证,更鲜注释,完全是用不上的文笔,自然是没用之文。但是,我更偏爱这些无用之文,毕竟无用才读书,有用的话,直接数据库了

评分

翻了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