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内尔·特里林

莱昂内尔·特里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严志军
出品人:
页数:2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4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33755
丛书系列:纽约知识分子丛书
图书标签:
  • 特里林
  • 文学理论
  • 文学
  • 社会学
  • 美国
  • 知识分子
  • 严志军
  • 传记
  • 哲学
  • 文学
  • 批评
  • 思想
  • 美国
  • 文化
  • 知识分子
  • 现代主义
  • 散文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莱昂内尔·特里林(1905—1975)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他出身于犹太裔移民家庭,却能摆脱犹太身份对自己的限制,站在世界主义的立场,主张文化的多元,关照更广泛的人类文明。他既是专家,又是公共知识分子,其独特的道德视角、优雅的批评风度、大量的批评著作,使他成为一代美国青年的思想导师。主要作品有《自由的想象力》、《对立的自我》、《超越文化》、《真诚与真实性》、《现代世界里的思维》等等。

本书追溯了特里林的思想根源,归纳了特里林的文化批评针对中产阶级与自由主义、新批评、文学教学以及公共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概括了特里林在超越文化、发掘批评元素在文化框架里的对话关系、确认文学作品的整体性价值等方法论方面所具有的特征,总结了特里林的批评话语在形式方面的特点,并揭示了特里林的文化批评思想对后解构时代的启示。

——————————————————————————————————

特里林不可思议地结合了两种身份:他既是一位美国学者,同时在非学术意义上也是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他又是一位英文教授,能进行真正的思考。他的著作经常是优雅而细腻的,能够随思想的运动而运动,而人们觉得这些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斯蒂芬·马库斯

特里林既是一个纽约人,又是一个犹太人,但他并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时代和地域。

——威廉·蔡斯

特里林不仅提供了一种榜样,而且提供了一种灵感。其他任何一位批评家都不能像特里林那样出色地把握整个西方文化的宽广领域。

——布鲁斯·库克

作者简介

严志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西方文论,翻译与符号学研究,加拿大研究。曾获得2002年度“中加学者交流项目”(CCSEP)资助赴加拿大约克大学访问。中国加拿大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

目录信息

前言
一 从犹太性到“美国的马修•阿诺德”——特里林文化批评的思想溯源
1. 犹太性——文化批评的出发点
2. 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的文化语境
2.1. 文化转向的导师
2.2. 特里林对阿诺德核心观念的把握
2.3. 特里林对阿诺德的继承与发展
3. E.M.福斯特:道德现实主义
3.1. 道德的重要性
3.2. 福斯特的辩证法
4. 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
4.1. 特里林所接受的弗洛伊德
4.2. 弗洛伊德的文明观
二 纽约知识分子的良知——特里林文化批评的内容
1. 纵向的梳理
2. 中产阶级与自由主义
2.1. 特里林眼中的自由主义
2.2. 对福斯特思想的运用
2.3. 自由主义在文化观方面的认识缺陷和行为误区
2.4. 批评的道德尺度
3. 对批评的批评
3.1. 文学批评的社会语境式微现象
3.2. 对政治的关注
3.3. 特里林与新批评的契合关系
4. 教授—批评家
4.1. 哥伦比亚大学的犹太教授
4.2. 论教授现代文学
5. 公共知识分子
5.1. 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
5.2. 读者订阅读书俱乐部的工作
5.3. 一次流亡者的聚会
6. 矛盾性与局限性
三 特里林文化批评的方法论特点
1. 超越文化:文化之上
2. 超越文化:文化之中
3. 超越文化:文化之下
4. 超越之后的回归与整合
5. 发掘批评元素在文化框架里的对话关系
5.1. 作者与读者的对话
5.2. 读者与作品的对话
5.3. 作者与环境的对话
6. 确认文学作品的整体性价值

四 特里林批评话语的特征
1. 批评风度
2. 批评的情节
3. 批评话语的悖论性和零散性
3.1. 悖论性
3.2. 零散性

结语 特里林文化批评的影响与启示
1. 对美国社会、文化批评领域的影响
1.1. 在文化批评领域的整体形象
1.2. 作用和影响
2. 对后解构时代的启示
注释
参考书目
主要译名英汉对照表
莱昂内尔•特里林大事年表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删减版刊于2014年3月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书评》      http://www.eeo.com.cn/2014/0228/256821.shtml    与他曾有过的显赫声名相比,今天的莱昂内尔·特里林显得格外寂寞。据《特里林为什么重要》一书的作者亚当·柯什回忆,作为1990年代中期的英文系学生,他从...

评分

删减版刊于2014年3月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书评》      http://www.eeo.com.cn/2014/0228/256821.shtml    与他曾有过的显赫声名相比,今天的莱昂内尔·特里林显得格外寂寞。据《特里林为什么重要》一书的作者亚当·柯什回忆,作为1990年代中期的英文系学生,他从...

评分

删减版刊于2014年3月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书评》      http://www.eeo.com.cn/2014/0228/256821.shtml    与他曾有过的显赫声名相比,今天的莱昂内尔·特里林显得格外寂寞。据《特里林为什么重要》一书的作者亚当·柯什回忆,作为1990年代中期的英文系学生,他从...

评分

马阳杨/文 与他曾有过的显赫声名相比,今天的莱昂内尔·特里林显得格外寂寞。据《特里林为什么重要》一书的作者亚当·柯什回忆,作为1990年代中期的英文系学生,他从未在课堂的分组讨论中听到特里林的名字,其论著更是从未进入自己的阅读视野。芝加哥大学教授马克·克拉普尼克...  

评分

马阳杨/文 与他曾有过的显赫声名相比,今天的莱昂内尔·特里林显得格外寂寞。据《特里林为什么重要》一书的作者亚当·柯什回忆,作为1990年代中期的英文系学生,他从未在课堂的分组讨论中听到特里林的名字,其论著更是从未进入自己的阅读视野。芝加哥大学教授马克·克拉普尼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个时代对特里林的忽略和无知,是我们的不幸。他对真实和真诚的敏锐感知力,他坚持认为事物是善恶统一体的观念,让他最大限度达到接受表面看来互相敌对的思想,并从中找到交流可能性。他一贯坚持文学中观念优先,一再谴责对理性思维的过度忠诚将引起的精神贫乏和道德麻痹。他是那个痛苦而最大程度上去理解“大街上的现代主义”的人,也一眼就洞穿了现代主义对人类的毁灭性力量。他是保守的,却是最先锋的保守主义者。他是温情的,却也最不留情面。特里林是我反复读也不厌倦的那种真正的知识分子。

评分

已得

评分

其博士论文。

评分

《诚与真》问题在哪里?

评分

国内仅有的两本特里林专著,里面很多段落都在重复,竟然还是博士论文,聊备参考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