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和刷 ————席勒和鲁迅 近读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版 冯至/范大灿译),此书由27封信组成,是写给资助他的丹麦奥古斯腾堡公爵的,但是译者觉得信里只论述了“溶解性的美”没有论述“振奋性的美”,所以又附上了他的《论崇高》一文。关于内容我就不说...
评分“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消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对现代人的分裂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他认为现代人的分裂与国家形式有着密...
评分席勒是作为诗人和美学家为大家所熟知的。席勒喜好沉思,始终在诗与哲学间徘徊。正如他的朋友韩波尔特说的那样:“没有人能说你究竟是一个进行哲学思考的诗人,还是一个做事的哲学家。”这种情形使他在哲学思考和诗的领域都显得勉强。他跳跃的想象干涉抽象的思维,冷静的...
评分席勒作为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剧作家,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类似,不满于当时社会腐化堕落的状况,又看到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试图以美育造就个人身心和谐与理性提升,最后实现社会改良。《审美教育书简》是他写给奥古斯滕堡公爵的...
评分总的来说,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单纯的从哲学上来说,就是所谓事物的内外因。即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席勒以高度抽象的解释方法解释了一种所谓的“和谐美”。从人、神、以及自然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这种美。抽象的人格就是字我、绝对...
席勒把美从对象,形式的意义扩展到主体的一种状态,生命的意义,实际上也是把审美从认识论范畴向生存论范畴的扩展与转化。生命是美的内容和本质,作为对象的美正是生命形式,在根本上是由人的审美(游戏)冲动创造出来的,受到主体审美活动的规定,是审美主体自由的生存状态的一种象征,也就是完整人性的表现。美育正是使人获得真实的具体存在的途径。把审美理解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就为感性的出场铺平了道路,因为只有从人的生存出发,对启蒙理性的片面性的批判才成为可能。只有从人的生存出发,作为具体存在之条件的感性才有出场的根据,感性反抗理性压抑才有 充分的人本主义理由。在人的生存意义上确认美育的意义是席勒美育理论现代性的又一特征。
评分感谢咸猪手和文学理论批判这课,不然我估计一辈子都不会翻开这本一个个字都要仔仔细细读并且即使这样可能还是看不懂他什么意思的书的。
评分在解剖学还未完善的年代,把人的本质上升到和艺术本质的高度,可以说非常6了。
评分感谢咸猪手和文学理论批判这课,不然我估计一辈子都不会翻开这本一个个字都要仔仔细细读并且即使这样可能还是看不懂他什么意思的书的。
评分美是以自由为前提的。没有自由就没有审美,从而也就没有美。席勒的东西,需要慢慢琢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