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静,1921年生于上海市,圣约翰大学经济系肄业,曾任职中央银行扬州分行、无锡分行,1949年后在上海浦东郊区任小学语文教师及中学英文教师,1968年底自黄楼中学退休。
季季,本名李瑞月,台湾省云林县人,1945年生。1963年省立虎尾女中毕业,放弃大学联考参加救国团文艺写作研究队,获小说组比赛冠军。1964年3月开始专业写作,6月成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专业写作十四年。1988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作家。1978年进入新闻界服务。曾任《联合报》副刊组编辑;《中国时》报副刊组主任兼《人间》副刊主编;时报出版公司副总编辑;《中国时报》主笔。2005年2月自《中国时报》退休。出版小说《属于十七岁的》、《异乡之死》、《拾玉镯》;散文《夜歌》、《摄氏20-25度》;传记文学《我的姐姐张爱玲》(与张子静合著)、《休恋逝水──顾正秋回忆录》等十余册。主编1976年、1979年、1986年、1987年年度小说选(尔雅版);1982年台湾散文选(前卫版)等十余册。
一个是平淡苍凉的白,另一个是浓艳犯冲的红。 封面恰如这对并不亲近的姐弟俩各自的性格和人生。那些惊艳和飞扬都是姐姐的,在弟弟的生活中只沾染三两片落红,不起涟漪。 书名虽然平实亲切,这本书的内容却是客观而甚至有些疏离的。弟弟所熟悉的,是他们共有的显赫而没落的家世...
评分先前,关于张爱玲,我仅限于知道一些零散的轶事,比如她显赫的家世(祖父张佩纶,外曾祖父李鸿章),比如她唯一一段爱情(对胡兰成的痴情),再比如她的文学上的才华…… 如同海明威讲的那样,“一个文人的最好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原名张煐的张爱玲四岁时母亲便离开她,远...
评分我不能算作是张迷,但我喜欢文字的感觉,喜欢张爱玲写书的那种风格一种惊艳,还有一种冷峻。那一种四处散发的特别的气质由字里行间透出,由不得人不侧目。这是感觉的事情,只能自己体会。因着这种感觉,便觉着张爱玲这个人一定是个很有故事的人,所以,而从四处听来、看来、读来...
评分没有读过这本书,只是偶然听别人说起过,感觉就象是张爱玲写小说,张子静把小说中的人物一一对号入座,相当于给小说做了个批注,想必李氏家族的人恨透了这张家的姐弟。
评分张爱玲非常有才华,她的弟弟比他差很远,是个很普通的人。 张爱玲个性独特,甚至有点自闭、自私、冷酷。而张子静则是个平和包容的人。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不见得张爱玲一定比弟弟优秀。 他们生于贵族家庭的没落时期,在那个年代,各方面的条件都比普通老百姓好得多,然而他们...
这样的书只能让他来写。读完对张爱玲一家的生活在感性上有更全面的理解。这个没志气也漂亮的弟弟好像一边艳羡姐姐追求自我,一边却一直陪在爸爸和后母身边,捡张爱玲不要了的烂摊子。张爱玲写了父母表伯母舅舅姑姑…但提到弟弟就永远是那没有存在感的几笔。我看时既心疼弟弟也心疼张爱玲。其实张子静文笔很清晰,也提供了不少细节。贵在情感和经历的真实,这是作家做不到的。
评分重要的是,必须让大家看见,才算知道。
评分重要的是,必须让大家看见,才算知道。
评分这样的书只能让他来写。读完对张爱玲一家的生活在感性上有更全面的理解。这个没志气也漂亮的弟弟好像一边艳羡姐姐追求自我,一边却一直陪在爸爸和后母身边,捡张爱玲不要了的烂摊子。张爱玲写了父母表伯母舅舅姑姑…但提到弟弟就永远是那没有存在感的几笔。我看时既心疼弟弟也心疼张爱玲。其实张子静文笔很清晰,也提供了不少细节。贵在情感和经历的真实,这是作家做不到的。
评分这样的书只能让他来写。读完对张爱玲一家的生活在感性上有更全面的理解。这个没志气也漂亮的弟弟好像一边艳羡姐姐追求自我,一边却一直陪在爸爸和后母身边,捡张爱玲不要了的烂摊子。张爱玲写了父母表伯母舅舅姑姑…但提到弟弟就永远是那没有存在感的几笔。我看时既心疼弟弟也心疼张爱玲。其实张子静文笔很清晰,也提供了不少细节。贵在情感和经历的真实,这是作家做不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