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花费11年的时间撰写本书,全书讨论了中国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演进的轨迹,并将中国自秦汉起区分为三个一元体制与两个多元体制时期,对于各个体制的政经制度、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评估其财经得失。除了根据具体史实从一般经济理论观点予以评论外,还提出了地盘成本(保障成本)及制度成本的概念,以作为衡量得失的标准,对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极有价值。
说到本书有七八十万字,可能有人问到,写本国经济史何必花这么大篇幅?答案乃是本书系采“大历史”的写法,即除经济事务外,尚论述政治、社会的背景。所以本书不仅是经济学人的读物,亦可作为通史与断代史学者的参考。
侯家驹(1928-2007),台湾中兴农经所毕业,澳洲新英格兰大学农经硕士,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国贸系与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私立东吴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著有《中国经济思想史》、《先秦儒家自由经济思想》、《先秦法家统制经济思想》、《国际贸易的挑战》、《周礼研究》、《经济统一论》、《中国财金制度史论》等。
侯家驹倾注11年心血写成的巨著,妄加评论实在是一种冒犯。 从钱穆到侯家驹,都不认为历史是一种单向度的演进。简单的说,前任犯过的错误,今人仍然可能再犯。 文景之治短暂显现了重商的迹象。至汉武帝时,经济政策走上了大一统,为征伐匈奴,汉武帝采取了重农的路线,抑制商业...
评分有点好奇台湾和海外的汉学界如何评价这本书,照我看来,这本书流存后世的主要价值应该在于告诉后来的治史者,如何避免写一本最糟糕的经济史。 好的经济史应该是怎样的,以一个历史门外汉的见识来看,我确实不清楚,但这本书以雄辩的说服力至少让人了解了它的反面应该是怎样的。...
评分台湾学者侯家驹先生花费11年时间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上、下两卷)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著作,它以88余万字的篇幅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又颇具有机结构的体系。据作者所说:“本书系采用‘大历史’的写法,即除经济事务外,尚论述政治、社会的背景。所以本书不仅是经济学人的读物,亦...
评分这本书读了比较长时间,应该说候老师写这本书是费了不少心力的。涉及方面比较多,史料枚举非常翔实。 虽然是中国经济史,但其基本出发点是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即从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还看待中国历史中经济发展中的机会。 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在大国中,政...
评分这本书读了比较长时间,应该说候老师写这本书是费了不少心力的。涉及方面比较多,史料枚举非常翔实。 虽然是中国经济史,但其基本出发点是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即从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还看待中国历史中经济发展中的机会。 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在大国中,政...
比较失望,作者观点不和口味.
评分比较失望,作者观点不和口味.
评分2011-03-15;读这本书,我提不起兴趣,可能是不合我的口味。
评分作者缺乏基本的考据精神,很多地方的引用都是为着附会自己的理论。这种附会从前言一直持续到下篇。有的地方甚至自相反对。 最初看到此书,还觉得观点挺新颖的,买来一读却大失所望。作者水平实在有限。
评分2011-03-15;读这本书,我提不起兴趣,可能是不合我的口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