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身體·他者

語言·身體·他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楊大春
出品人:
頁數:397
译者:
出版時間:2007-11
價格:2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28037
叢書系列: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法國哲學
  • 哲學
  • 楊大春
  • 法國
  • 身體
  • 法國哲學史
  • 現代哲學
  • 後現代
  • 語言
  • 身體
  • 他者
  • 身份
  • 認同
  • 錶達
  • 文化
  • 存在
  • 差異
  • 互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法國哲學比較生動,比較活潑,比較富於機智,簡直就是聰明機智本身”(黑格爾語),本書即在現代哲學進程中探討“生動”、“活潑”、“機智”的當代法國哲學,從語言、身體、他者及其相互關係的角度,展現當代法國哲學以瓦解意識哲學為目標的感性智慧之旅。

著者簡介

楊大春,1965年5月齣生於四川蓬安,於1983年進入四川大學哲學係攻讀哲學本科,1987年獲學士學位;同年9月進入南京大學哲學係攻讀現代西方哲學碩士學位,並於1989年9月提前攻博;1991年1月因導師工作調動轉學杭州大學繼續攻博,於1992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杭州大學哲學係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於1994年12月獲副教授任職資格,1998年8月獲教授任職資格。曾於1997-1998學年度到法國從事訪問研究。目前任職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係,從事本科、碩士、博士各層次的教學工作,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多人。主要研究方嚮為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重點為法國現象學-存在主義,結構-後結構主義,關注的主要代錶人物是梅洛-龐蒂、列維納斯、福柯、德裏達等人,著有《沉淪與拯救:剋爾凱戈爾精神哲學研究》,(人民齣版社,1995,東方齣版社,1997), 《文本的世界:從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1998),《解構理論》(揚智文化公司,1994),《德希達》(生智齣版社,1995),《傅柯》(生智齣版社,1995),《梅洛龐蒂》(生智齣版社,2003)等,翻譯有梅洛-龐蒂著作三部:《哲學贊詞》(商務印書館,2000),《行為的結構》(商務印書館,閤譯,即齣),《世界的散文》(商務印書館,即齣)。

圖書目錄

導論 現代哲學進程中的當代法國哲學
上篇 語言·話語·文本
第1章 意識哲學與語言的缺位
第2章 在世存在與語言的迴歸
第3章 文本世界與語言的擴張
中篇 主體·身體·經驗
第1章 意識哲學與身體的錶象化
第2章 在世存在與身體的靈性化
第3章 審美生存與身體的物性化
下篇 他人·他者·他性
第1章 意識哲學與他人的消失
第2章 在世存在與他人的浮現
第3章 文化世界與他性的張揚
結語 當代法國哲學的整體圖景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来自《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 20世纪被英美哲学家称作“分析的时代”,而哲学分析的对象主要是语言,这当然毫不奇怪;因为整个英美分析哲学的传统正是把语言分析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如果有人认为20世纪的法国哲学也是以语言问题作为自己的一大主题,那么就需要加以注意了,因...

評分

来自《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 20世纪被英美哲学家称作“分析的时代”,而哲学分析的对象主要是语言,这当然毫不奇怪;因为整个英美分析哲学的传统正是把语言分析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如果有人认为20世纪的法国哲学也是以语言问题作为自己的一大主题,那么就需要加以注意了,因...

評分

来自《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 20世纪被英美哲学家称作“分析的时代”,而哲学分析的对象主要是语言,这当然毫不奇怪;因为整个英美分析哲学的传统正是把语言分析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如果有人认为20世纪的法国哲学也是以语言问题作为自己的一大主题,那么就需要加以注意了,因...

評分

来自《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 20世纪被英美哲学家称作“分析的时代”,而哲学分析的对象主要是语言,这当然毫不奇怪;因为整个英美分析哲学的传统正是把语言分析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如果有人认为20世纪的法国哲学也是以语言问题作为自己的一大主题,那么就需要加以注意了,因...

評分

来自《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 20世纪被英美哲学家称作“分析的时代”,而哲学分析的对象主要是语言,这当然毫不奇怪;因为整个英美分析哲学的传统正是把语言分析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如果有人认为20世纪的法国哲学也是以语言问题作为自己的一大主题,那么就需要加以注意了,因...

用戶評價

评分

受益很多,20世紀法國現代哲學一覽,就是字數太多

评分

笛卡爾到黑格爾的早期現代哲學,黑格爾至60c的後期現代哲學尤其是現象學存在主義,60c以後的後現代哲學尤其是結構後結構主義。①內在性意識哲學抑身揚心,機械的身體-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現象學存在主義開始消解意識哲學,身心交織與靈性化身體-後現代推動身心的物質化,高度張揚欲望,徹底消解意識哲學,物質性欲望身體②笛卡爾那裏透明的理性語言隻有純粹的錶象功能-薩特的散文語言仍隻看到語言的錶象功能,MP與利科半透明的生活語言同時關注語言的錶象功能和創造性維度-完全不透明的自足語言,結構主義的語言學模式導嚮意義的確定性,後結構主義的語言遊戲導嚮意義的不確定性③人類中心論的人本主義,普遍理性主體“我們”否定他性-自我中心論的人本主義,相對他性,薩特的地獄或MP的共在-反人本主義和絕對他性。→瓦解意識哲學。

评分

寫得不錯,著力彰顯齣晚近法國哲學裏現象學存在主義和結構——後結構主義的張力,以此謀篇布局,統攝語言、身體、他者三個問題,清晰可讀。不過,由於作者自己也認為,這三者的關係是相互交叉的,所以,各部分的內容未免有些重疊。還有一點我覺得奇怪,在這本介紹當代法國哲學的書裏,阿爾都塞竟是缺席的。

评分

笛卡爾到黑格爾的早期現代哲學,黑格爾至60c的後期現代哲學尤其是現象學存在主義,60c以後的後現代哲學尤其是結構後結構主義。①內在性意識哲學抑身揚心,機械的身體-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現象學存在主義開始消解意識哲學,身心交織與靈性化身體-後現代推動身心的物質化,高度張揚欲望,徹底消解意識哲學,物質性欲望身體②笛卡爾那裏透明的理性語言隻有純粹的錶象功能-薩特的散文語言仍隻看到語言的錶象功能,MP與利科半透明的生活語言同時關注語言的錶象功能和創造性維度-完全不透明的自足語言,結構主義的語言學模式導嚮意義的確定性,後結構主義的語言遊戲導嚮意義的不確定性③人類中心論的人本主義,普遍理性主體“我們”否定他性-自我中心論的人本主義,相對他性,薩特的地獄或MP的共在-反人本主義和絕對他性。→瓦解意識哲學。

评分

清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