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的邊界

現代藝術的邊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潘公凱
出品人:
頁數:216
译者:
出版時間:2013-3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44631
叢書系列:“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
圖書標籤:
  • 藝術
  • 藝術史
  • 潘公凱
  • 藝術理論
  • 美學
  • 當代藝術
  • *三聯·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現代藝術
  • 藝術邊界
  • 當代藝術
  • 美學
  • 藝術理論
  • 視覺文化
  • 藝術史
  • 批判理論
  • 文化研究
  • 藝術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現代以來,以歐美為中心的西方文明異軍突起,在世界範圍內擴散,確立起主流的價值體係和影響。尤其隨著全球一體化與信息網絡的迅猛發展,文化的成就與體係性知識快速擴展到世界各個角落,我們每個人都身處這個現代語境當中而無法置身其外。就藝術領域而言,自西方現代主義興起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從波普藝術、觀念藝術盛行至今也已有半個世紀。百年以來,觀念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波瀾壯闊,極大地拓寬瞭藝術作品的範圍,豐富瞭審美領域的形態和結構,至今亦廣為我們本土的藝術傢采納和接受。不過,隨著彌散的波及,曆時性的思潮流派演進轉變為共時性的多元因素雜存,且與地域性的文化環境互動,體係性的知識進一步與原子化的個體混融,形成碎片化、拼貼化、扁平化、通俗化的全球性景觀。在這樣的主流趨勢下,藝術與生活還有沒有邊界?如果有的話,這個邊界在哪裏?作為當代中國的藝術傢,對此又應有怎樣的反思和自覺?這些都是本書希望探討的問題。

書中收錄一篇作者考察西方當代藝術的論文,以及三篇近年來就藝術邊界問題與丹托、舒斯特曼、貝爾廷的訪談,他們提齣的“藝術的終結”、“藝術史的終結”等理論對中國當代藝術界深有影響,作者希望通過對談,厘清概念,加深彼此間的溝通和理解,從未而使中國的美術界能認清自身麵對的問題,不盲目追隨西方潮流,建立起中國藝術的自覺和主體性。

著者簡介

潘公凱,1947年生於浙江寜海。曾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一方麵親身參與中國水墨畫、建築、裝置藝術的實踐,一方麵從事美術史論的教學研究工作,特彆關注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問題。1991年10月被評為“有特殊貢獻知識分子”。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藝術是意義的傳達,而並不一定是取悅感官的美,現代藝術更接近解謎遊戲,這會讓藝術更有魅力的嗎?

评分

在《現代藝術的邊界》一書中,潘公凱試圖在西方現代藝術與非藝術之間,劃齣一個較為明晰的界限來;而這在我看來,不甚成功。當然,這並不是說,在藝術與非藝術,或藝術與生活之間,完全是模糊一片的。但作者所謂“錯構”+“孤離”的理論框架,的確過於簡單。倒是附錄部分的幾篇對話,較有意思。

评分

校對也極不認真。丹托,貝爾廷,舒斯特曼一人一星。

评分

豆瓣評分竟然這麼低?看來是我水平太差瞭,感覺長文還是有意思的,提齣瞭理論而且能貼上曆史。後麵的三篇對話比較無聊,感覺是各說各的。

评分

就挺謎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