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裏斯·迪剋斯坦(Morris Dickstein)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耶魯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紐約城市大學女王學院和研究生院英語教授。著作還有《雙重間諜:批評傢與社會》、《車行道上的鏡子:文學與真實世界》等。
亞美利加,你何時纔變得像天使那般模樣?
你何時纔會脫去身上的衣裳?
你何時纔透過墳墓看看自己的尊容?
你何時纔不辜負韆百萬托洛茨基信徒對你的信仰?……
亞美利加,我在孩提時曾信奉共産主義,但我不後悔。
我也從也錯過每一次吸大麻的機會。
我日復一日地坐在傢中,凝視著鬥室裏的玫瑰。
——艾倫·金斯堡,《美國》
瞭解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文化政治的必讀書之一。對那個激情年代及其烏托邦思潮,作者以參與者和旁觀者的雙重視角,在迴顧中做瞭兼具同情心與理性的反思,揭示瞭隱蔽在喧囂、憤怒與柔情之下的社會政治現實與個人心理潛流,對“垮掉一代”文化偶像們及其創作的剖析尤其精到。一本優秀的文化評論著作。
——查建英
離開校園近十年,走過多少書店,我卻再也沒有看到過再版的《伊甸園之門》。鬥膽打電話到齣版社查詢,每次聽到的也隻是一聲滿含歉意的“沒有”。聽著電話裏“滴滴”的盲音,我的心裏湧動起莫名的惆悵和隱隱的失落。
——讀者
新版前言:世紀末的迴望。
烏托邦的希望雖然可能落空,卻不可能被忘懷。曾在許多僞裝下召喚過整整一代的伊甸園之門,仍像卡夫卡的城堡一樣在遠處閃現,既無法接近,又無法避開。
醉心於激進變革的呼喚或我們自身動機的純潔始終是有風險的。六十年代某些曠世奇想幼稚得令人瞠目結舌。然而,不知為何,這恰恰是那個十年最吸引人之處。雖然它有時將年輕人引入毒品和暴力,使他們放蕩或性亂,但它也造就瞭一種始終超越其時代的大同和平等的崇高夢想。
80年代,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本书的时候,把它收在了“美国文学史论译丛”里。丛书里还包括《流放者的归来——二十年代的文学流浪生涯》、《一八九零年代的美国——迷惘的一代人的岁月》、《激进的理想与美国之梦 ——大萧条岁月中的文化和社会思想》、《爱国者之血——...
評分金斯堡的时代太伟大了,换而言之,摇滚与自由的时代太伟大了,换而言之,美国的六十年代太伟大了。我从来不向往大洋彼岸那个光怪陆离的国家,如果说除中国之外还有一个我愿意居住的地方,那就是英国。我是一个英伦控,而不是亚美利加。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怀有极大的好奇心...
評分上世纪六十年代,共产主义风起云涌,席卷全球;铁幕落下,火箭升空;二战的创伤逐渐退去,越战的伤痛再度来袭,而冷战的阴云却经久不散。在美国,年轻的总统带来充斥着怀疑的希望。这是叛逆和摇滚的时代。 而我,不过是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时代,催生了Star Trek的乌托邦而...
評分之前没有想到《伊甸园之门》会再版,或者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因为这是一直在梦寐以求的一本书,仿佛不阅读这本书,之前对摇滚乐的了解就没有说服力,尽管这不是一本专门介绍美国摇滚乐的书,却比那些后来人编纂的“圣经”或者“指南”都到位,因为许多早期乐评人的所谓论述,也...
評分好吧,我开门见山的跟你说,伙计,为什么一直到如今我们仍然对六十年代念念不忘?只是因为那些永远抽不完的大麻么?不不,你也许不明白那个时代所代表的意义,不光是对现代化美国来说,对从那往后任何时代的青年来说,都是一个标杆。那些对于公共社会最强有力实施着保护的一系...
第四期讀書會。主講四分之三。
评分用老學究念課本的口氣來講解如此激情高漲的年代,盛名之下,其實難符。
评分這作者文筆真好,還有他吐槽起來真的很給力啊,看到好幾處笑死我瞭,哈哈哈。
评分六十年代是一個相信魔力和無邪、對個人願望的無窮威力保持一種動人信仰的時期。然而,美國生活中是沒有第二幕的。
评分明顯遜於《流放者的歸來》,感情用事的批評筆調,走馬觀花而由苛刻的不負責任。隻有最後一章猶如靈光乍現抑或迴光返照,充滿瞭《流放者的歸來》式的激情、理想以及迷茫。哥大校園的六十年代風流雲散,留一地雞毛——頭頂是一片星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