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艺术品?高雅艺术就更好吗?科学能否提供帮助?艺术能使我们变得更好吗?艺术能成为宗教吗?
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知识分子应当拥有原创力和逻辑性,有趣而不乏常识。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像约翰·凯里教授。
——朱丽·伯奇尔
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是因为有人认为它是艺术品。在西方,两个半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对艺术夸大其辞。贯穿大部分历史的艺术实践都服务于人类进化的目的,而不是什么高雅艺术。它们是公共的,是实用的。对艺术的崇拜可以把人类牺牲掉。艺术宗教使人变得更坏,因为它鼓励人们鄙视非艺术人群。
——《艺术有什么用?》
艺术会让人变得更好吗?它们是文明的标志吗?为什么我们认为“高雅”艺术比“低俗”艺术要好?关于艺术的判断不只是个人见解吗?究竟什么才是艺术品?它们真的是一个神圣族类吗?今天的脑科学家能够帮助我们解开艺术的奥秘吗?
这些都是美学史和批评史上不断被提出的问题,至今仍然难以定论。约翰·凯里结合现代和后现代的艺术实践,再一次辨析了这些问题,不过他的结论颇出人意料,那就是:文学优于所有其他的艺术。
可以说,我对于艺术本身最原始的思考来源于“Mona Lisa Smile”这部电影。艺术从像梵高、伦勃朗这样的名字中解放出来,回到远古,回到让人联想到简单勾勒的洞窟壁画以及野蛮血腥的被开膛破肚的牛。艺术家不仅仅是被称颂的符号,而是生命,是伟大的活着,是与作品共同呼吸的个...
评分一 英国作家C.S.路易斯对当代读者群做过这样的分类:文学的读者与非文学的读者。对前一类读者而言,“阅读某部文学作品的体验如此重大,只有爱情、宗教、丧亡的体验可以比拟”;而对后一类读者来说,文学并不是必需品,文学只是娱乐,它只是单调日常生活的调味品,“一旦有任...
评分齐鲁晚报 现任《星期日泰晤士报》首席书评人约翰•凯里,曾任牛津大学教授,被认为是英国最杰出的批评家之一。他身为资深学院中人,著述观点却是相当民粹,评介艺术时也总是关注艺术与普通生活的关系只是这关系,在他眼中多半常常面目模糊动机可疑。 在其《艺术有什么用...
评分看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这本书就还给图书馆了,废话和举例太多,逻辑不是很清楚。其实,只要看看中译者的前言和作者自己最后的总结就差不多了。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尽管也许只有某人认为某物是艺术品,但只要某人认为某物是艺术品,它就是艺术品。”(约翰·凯里) 理由是,你...
评分《蒙娜丽莎》不比一个普通人的生命更可贵! 本书涵盖艺术社会应用的几乎所有大主题,如高雅和低俗,超验和科学。。。根本论点是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作品,而在于其对观者的意义。 无论是荒诞离奇的(泰德收藏大便作品),还是乍听有理的(政府资助高雅艺术),其后都有纯粹理性...
他通过大量实例,运用当前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揭示了艺术的种种“原罪”。“他的结论是颠覆性的,全盘否定了西方18世纪以来对艺术社会功用的正面看法。”挺有意思的,有击浊扬清之效,值得一看…^_^
评分作为学院派反对艺术普遍价值的作者,他提到了特权主义和审美统一性的不合理,这点我觉得可取,但最后把解决方法诉诸于文学,未免和他作为英文教授的身份太过巧合。
评分一本认真的,值得学习的论文范本,每引用必有出处。
评分略啰嗦略偏重文学艺术(文学教授写的嘛)
评分本来想破除一家之言的书 反而引导人去思考他自己的一家之言程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