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补》16回,约作于崇祯十三年(1640)前后,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内容写唐僧师徒四众过火焰山之后,孙悟空化饭,为鲭鱼气所迷,进入梦幻世界,经历种种奇遇,最后被虚空尊者唤醒。小说借《西游记》三借芭蕉扇后情节引入故事,而另辟蹊径,肆力铺陈,着重通过孙悟空的奇幻经历,刻画种种社会世相,以委婉而尖锐的笔调揭露和讽刺现实。也表现出“虚空作主人,物我皆为客”的佛家思想。小说想象丰富,造境新奇,语言生动,讽刺辛辣,并具有幽默俳谐的特色。若干情节虚无缥缈,迷离恍惚,令人难以捉摸。
董说[公元一六二O年至一六八六年]字若雨,号西庵,又号鹧鸪生,闻谷大师赐名智龄,亦署静啸斋主人;明亡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亦称林胡子,又称槁木林,灵岩大师名之曰元潜,字俟庵;为僧后,更名南潜,字月涵,一作月岩,亦字尧封,又字宝云,号补樵,一号枫庵,亦号漏霜,又名本以,亦号高晖生,浙江乌程人,董斯张之子。生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年六十七岁。五岁读圆觉经,始读四书五经。十岁能文,十三岁入泮,十六岁补廪,二十余善观天象。崇祯中,流寇大乱,遂无意功名。家素丰,值岁荒,乃出金珠米谷,用给饥寒之家。明亡,剪发不留头,头巾道袍,居丰草庵。时已有六子。一旦豁然有悟,因随灵岩大师出家。事师最孝,不见宾客。母亡,寓吴之夕香庵。有达官欲见之,减从随华山僧潜入其室。终托辞更衣,穿篱渡湖遁去。出家三十余年,足不履城市,惟与黄道周深谈。每出游,则有书五十担,虽僻谷洪涛不暂离。说著有丰草集千余章,诗词乐府十余卷,丰草庵杂著凡十种,为昭阳梦史、非烟香法、柳谷编、河圆卦板、文字障、分野发、诗律表、汉铙歌发、乐纬及扫叶诗。出家后,著有上堂晚参、唱酬语录。又有七国考十四卷,易发八卷,运气定论一卷,天官翼无卷数,薄镜歌发一卷,均见四库总目。此外,尚有楝花矶随笔及西游补。西游补凡十六回,作于明亡之后,故多寓亡国隐憾。
粗看一遍,不甚喜欢,大概觉得它与西游记里隔着很大的距离,似乎刻意翻新,注重悟空,但人物形象与原著都比较分离了。答问里求新的意向明显,第一回长老与行者花色日色之辩过于蛮横,怎么突然两人谈玄说道了起来呢?虽在立意和结构上(终回一梦)刻意创新,但我觉得本身和原著...
评分算是古代的轻小说吧。《西游记补》,从原著中没由来地敷衍出一段,唐僧受鲭鱼精(情欲)迷惑被掳走,行者由心猿之身幻入“万镜楼台”和“古人世界”,历经四美完聚、楚霸王杀姬、地府审秦桧、拜岳飞为师等离奇情节,后打杀精怪灭幻归真。本作以明季市井意识抬头之际文人的腹议...
评分 评分写于2010年9月28日 很多人都有一个complex,就象现在很多人,说自己是什么什么“控”,虽然我不清楚这个“控”,和complex的“com”有没有联系,但我确信,这世界真有些东西就是叫人想也想不透、放也放不下,纠结终生。比如“迷宫”之于博尔赫斯,“边界”之于卡夫卡,“不朽...
评分刘半农考得《春在堂随笔》记董说别名“斯张子”误。“斯张”为其父名,非其别名。良考。 然其引《雪桥诗话续集》中记钱大昕为董说写传并编《补樵书》一段,则是《诗话》作者杨钟羲错记 “钱仪吉”为 “钱辛楣”。 据续四库影复旦藏咸丰本《衎石斋记事稿》录如下: 钱仪吉:释南...
有一种读现代或者后现代小说的感觉。有的时候还读不太懂。
评分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评分古今最好看的魔幻现实主义、穿越小说之一,悟空悟“空"。
评分现在看来,故事主旨和描述都较平庸,但心魔迷乱、幻梦改编的形体还是很先锋的,令我想起前些日子读过的《第三个警察》,几百年后的作品了
评分现在看来,故事主旨和描述都较平庸,但心魔迷乱、幻梦改编的形体还是很先锋的,令我想起前些日子读过的《第三个警察》,几百年后的作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