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研究

宋词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日) 村上哲见
出品人:
页数:608
译者:杨铁婴
出版时间:2012-4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5903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古典文学
  • 宋词
  • 词学
  • 村上哲見
  • 日本
  • 古典诗词
  • 海外汉学
  • 宋词
  • 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词学
  • 文学批评
  • 宋代文化
  • 古典文学
  • 诗词鉴赏
  • 历史文献
  • 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宋词研究》是汉学家村上哲见的代表作,是其词学研究的集成之作。作者将此书的上部《唐五代北宋篇》出版为《北宋词研究》,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又以此书获得日本学士院奖恩赐奖。此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唐五代北宋篇》于1976年由创文社出版,分上下两篇,历史地考察了词从唐五代到北宋充分成熟的发展过程,阐明了各种影响因素:上篇唐五代词论借助对温庭筠、《花间集》的分析,解构了词逐渐具备独立的文艺性,成长为韵文文学的经过。下篇北宋词论借助对张先、柳永、苏轼、周邦彦这四个给词的发展带来转机的代表词人分析,论述了词在北宋确立了韵文样式的地位,达到高度成熟的情况。下部《南宋篇》于2006年由创文社出版,借助对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周密这四位南宋顶级词人入木三分的剖析,揭示了南宋词在北宋达到一个顶峰后的演变脉络,指出南宋独有的非官僚专业词人带来了精致细密的词风。附论考察了《杨柳枝》词和陶枕词以及万树的《词律》,澄清了在词史研究中的一些偏见与疑问。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自序绪言序说上篇 唐五代词论下篇 北宋词论附论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过的域外汉学不多,这本收获十分丰富。 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唐五代北宋词研究,于词的起源和诗词分道阐释颇新,其后举出张子野之于词史的意义,尤其重视其词序,发前人所无,成一家之言。 而后对柳永一章的阐述亦十分精彩。 下编为30余年后的续作,体例一致,但文章更简短凝...  

评分

如果只说缺点的话,村上哲见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音乐文学的复杂性始终还是隔着一层。这体现在: 作者在论述时经常忽略或者无视词的音乐性。而音乐性是词的起源和演变的根本,即使在这一体裁已经丢失了曲调以后。日本人忽视了:词的选字用句、韵调情致,都是由它的音乐性而定...  

评分

读过的域外汉学不多,这本收获十分丰富。 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唐五代北宋词研究,于词的起源和诗词分道阐释颇新,其后举出张子野之于词史的意义,尤其重视其词序,发前人所无,成一家之言。 而后对柳永一章的阐述亦十分精彩。 下编为30余年后的续作,体例一致,但文章更简短凝...  

评分

当代词学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个人觉得大致有三:其一为词学的发生学问题,这似乎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由于牵涉到音韵学、敦煌学、中西文化交流学等相关学科,又加上资料的不足,这一根本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得不到解决,伴随而来的便是一系列附属问题...  

评分

以前总对人说,自己十分的喜欢宋词,高中的每一次早自习,我都会拿上《宋词三百首》来诵读。记得自己最喜欢的便是李煜和苏东坡的文词,可说来惭愧,这一本书正是自己真正读的第一本研究宋词的文本(准确而言,蒋勋先生的《说宋词》还是太过于感性的表达),村上哲见是日本为...

用户评价

评分

总觉得《唐五代北宋词》部分著者品评飞卿、耆卿、清真词,要比东坡词来得精彩;《南宋词》的“综论”是下篇概括式的阐释框架。

评分

看似中国人都研究到了,但日本人善于在外围进行直率的批评,同时在研究时也更加彻底,因而相比于本土短了点气的词学研究,村上见哲的文字就显得有利刃不少。

评分

看似中国人都研究到了,但日本人善于在外围进行直率的批评,同时在研究时也更加彻底,因而相比于本土短了点气的词学研究,村上见哲的文字就显得有利刃不少。

评分

此书印制非常精美。可惜,随便一翻就碰到错字:闰庵(夏孙桐号)给印成“闺庵”了。

评分

启发很大,与叶嘉莹的思路不同,可互相参看。讨论词之起源时更多关注了词与诗同向运动,即诗词贯通的角度切入,抒情与审美特色的逐渐形成来考虑词的正变问题。个案研究中,从词史的演变来确定词人的地位和特点,又能从词人的地位和特点出发反向论断词坛发展的脉络。对典雅派和现实派的划分不完全同意,提法略怪,虽然意思可以理解,但对词人具体的分析都很精到。张先,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周密的解读,不只是从修辞表达上的特征分析与有关风格的议论,更多联系到他们作为词人,或者说作为士大夫的立场,结合当时社会阶层的审美趣味来研究,均有超出同人之处,也可见其史识卓绝处。朱刚译了一些章节,他后来的研究很多地方受村上影响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