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first, only a few things are known about the celestial object that astronomers dub Rama. It is huge, weighing more than ten trillion tons. And it is hurtling through the solar system at inconceivable speed. Then a space probe confirms the unthinkable: Rama is no natural object. It is, incredible, an interstellar spacecraft. Space explorers and planet-bound scientists alike prepare for mankind's first encounter with alien intelligence. It will kindle their wildest dreams... and fan their darkest fears. For no one knows who the Ramans are or why they have come. And now the moment of rendezvous awaits -- just behind a Raman airlock door.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1917—2008)
英国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王,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一起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他一生创作100多部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作品总销量超过1亿册,并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科幻至 高奖项。1986年,获得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终生成就奖——大师奖。
克拉克曾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担任雷达技师,退役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同时,他也被称为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他针对太空技术作出的许多预测都成为现实,他曾经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全球通讯卫星、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技术,地球静止轨道正是因为他而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克拉克的绝大多数作品属于“硬科幻”,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并运用其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与罗摩相会》就是克拉克这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他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的作品。
在克拉克创作《与罗摩相会》之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阿瑟·克拉克早在1956年便迁居锡兰(1972年改名斯里兰卡),至此常年定居于这个印度洋上的岛国。在2008年正式加入斯里兰卡国籍,同年去世。 2.1964年起,与库布里克一起创作《2001太空漫游》,电影1968年正式上映,迄今仍是...
评分克拉克的经典科幻名篇:"Rendezvous with Rama"目前有四个简体中文版本(还有些节译版、缩写版就不说了): 1、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与拉玛相会》蔡南德译,1980年9月第一版。 2、科学出版社的《太空桃源-与“拉玛”会合》闻广译 永宁校,1983年1月第一版,内容略...
评分《Rendezvous with Rama》是科幻作家Arthur C. Clarke的代表作之一。Arthur C. Clarke的名字也许对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他和Stanley Kubrick共同创作的科幻经典《2001: A Space Odyssey》恐怕是如雷贯耳了。Kubrick本想基于Clarke的短篇故事《The Sentinel》拍摄电影的,电影剧...
评分去香港两个星期,说是读教育学,也听了一大堆理论,标注了不少想读的书,但真正读得有滋有味的,其实是这本重读的《与辣妈相会》。 到港第一晚,因为不忿爬上爬下爬楼梯花的力气,在山脚下的书店买了它。十多年前读过,细节都忘完了,又一次读得心旷神怡,赚到。 看完之后,...
评分强在对于那个世界描写之细致,弱在所写人物皆为单面。
评分一个太空桶的探索,写了200多页,到也满精彩的。两夜+白天零碎时间看完了。
评分神秘从头保持到尾,读到最后也还是没有告诉读者Rama这个桶形的外来飞船到底来自哪里,只是最后说明是冲向太阳获取更多能量,然后就离开了太阳系。至于对桶内部的探索,作者的描述细致入微,展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科幻世界。
评分居然没有标记过这本。心旷神怡。
评分很可爱的硬科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