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秋至1927年春,福斯特应聘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持了一个英国文学讲座——“克拉克讲座”,并作了题为“小说面面观”的讲演。他的讲稿于1927年以同名文集出版(即本书)后,深受西方文学艺术界的好评,并被誉为“二十世纪分析小说艺术的经典之作”。该书旁引博证,分别就小说的七个面——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图式、节奏——逐一加以剖析和探讨,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和鉴赏。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英国的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1879年1月出生于伦敦,1970年在考文垂逝世。他毕生写了五部小说,影响很大。其中以《爱德华别业》和《印度之行》声誉最高。1924年以后,主要致力于随笔、传记、文学评论的写作和研究。
小说的七个侧面 我们选择了7个侧面来关照小说:故事、人物、情节、幻想和预言、模式与节奏。 故事-好奇心 人物-人之常情+价值观 情节-智慧+好记性 幻想-额外的心理调试 预言-谦卑+抛开幽默感 模式-美感 故事 故事就是对依时序安排的一系列事件的叙述。ps:故事不等同于情...
评分Aspects of the novel虽然是八十年前的作品,中译本前前后后却有六~七个版本之多。这本诚然是最新版,阅读比较过发现,却是正确度最高、内容最完整、批注最丰富、文笔最流畅的版本。 书中Forster的观念或许不够新颖,但小说创作的观念或品评赏析是不会因为时代更迭而过时。这...
评分管窥《小说面面观》 在豆瓣看的书评影评多了,总免不了心生疑惑:为何那么多所谓的书评人,评书前总要先细数一遍作者的生平成就,知名著作,中间辅以一点鸡毛蒜皮的八卦绯闻,最后才惜字如金地顺带两句此书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篇所谓的书评就此完成了。怪哉,这种...
评分《奉使记》和《泰伊丝》一样,呈现出沙漏的外形。斯特瑞塞和查德如同帕弗尼斯和泰伊丝一样互换了位置,也正是这一位置互换使小说在收束时令人击节赞叹。小说的情节精致繁复而又微妙深奥,每一段都以或行动或对话或沉思默想的方式推动情节的发展。所有的一切,无一不经过精心设...
评分记得大学时候,对阅读格外痴狂,经常乱七八糟读各种文学作品。但一到跟老师、同学讨论的时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某一天,一个老师看不下去了,批评我说,书不是这样读的,如果你连如何正确阅读一本小说都不知道,这样乱翻一气有什么用呢?他建议我先去读一本文学批评册...
论文所需。。。
评分几乎一个世纪之前的小册子,但依然是有趣的书,很喜欢对托尔斯泰,狄更斯和陀氏的评价。
评分人物的部分挺好。其余的,有的作品没看过,对作者的分析评论貌似也没有共鸣。
评分福斯特最好看的书了,相反他自己写的小说倒是要让人慢慢悟,时而还跟不上那个节奏
评分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之后,又一对小说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起到指引作用的理论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