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

中國空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建築工業
作者:李曉東
出品人:
頁數:245
译者:
出版時間:2007-8
價格:3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1209192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建築
  • 建築理論
  • 李曉東
  • 空間
  • 中國
  • 建築曆史
  • 本土精神
  • 藝術理論
  • 中國空間
  • 航天
  • 科技
  • 探索
  • 宇宙
  • 衛星
  • 火箭
  • 空間站
  • 未來
  • 創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空間》旨在研究中國傳統空間觀以精神上的空間構想來指導物質實體,並探求其潛在的論證機製。我們看待空間尚存許多疑點,尤其對於空間概念混淆不清。更由於文化的差異,這些疑點顯得愈加撲朔迷離。我們今天的空間觀,很大程度上已頗受西方觀念的影響。一言以蔽之,西方的空間觀強調有形駕馭無形;而中國的空間觀則以無形喻示有形。中國傳統建築的空間往往經由暗示或寓言化來體現。考察空間概念的沿革,將促使我們深入地反思。首先,“有形”與“無形”相映生輝的魅力。怎樣能夠使我們以新視角體驗自身在空間中的存在?其次,如何通過感知(印象)觀念(錶達)來體現建築實體(有形)和社會文化內涵(無形)之間的對話關係?

著者簡介

李曉東 198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係,1989—1993年間在荷蘭德爾富特大學建築係做建築理論研究工作,獲建築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係(1997—2004年),現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建築研究所所長。多次獲各類國際奬項,其中,主持設計麗江玉湖完小獲:亞洲建協建築金奬,聯閤國教科文文化保護創新奬(2005年),英國“建築迴顧”二等奬,美國“建築實錄”中國建築奬最佳公共建築奬及美國環境設計與研究協會年度最佳設計奬;2001年獲美國注冊建築師協會教師奬,2000年獲英國皇傢建築師協會主席奬,優秀教師奬。研究領域包括文化理論、美學、建築曆史與理論,在國內外發錶學術論文近三十篇,發錶學術專著3本。

楊茳善 2000年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係,2002—2005年間在該校做建築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並獲建築學博士學位,曾受邀成為荷蘭德爾富特大學建築係的訪問學者(2004年)。此前,曾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淡馬锡理工學院,並且富有廣泛的教學以及專業經驗。多次與考古學傢閤作,參與新加坡多項建築設計、修復與保護工程。1999年獲首屆曹氏基金樂齡設計奬,嗣後受李曉東的諄諄教導,更以師為友,以友為師;師友並稱,閤作緊密,獲各類國際奬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中國人對自然的理解——景觀第三章 大道無形——虛實相生的空間:早期中國哲學中的空間觀第四章 文人藝術中的空間第五章 中國戲劇中的隱喻空間第六章 中國建築的空間想像第七章 漢語和中國建築空間第八章 從《石頭記》裏的建築看中國式空間第九章 後記注釋參考文獻及圖片齣處附錄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起初以为这本书是在讲述中国建筑的空间观,没想到在书中以建筑空间为论题只占了全书篇章的1/9。.在其他几个篇章中,作者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涉及哲学、戏剧、文学等等一系列层面。从而在宏观上对中国空间的认识有了更为清晰的把握。 PS:全书行文逻辑虽严丝合缝,...  

評分

起初以为这本书是在讲述中国建筑的空间观,没想到在书中以建筑空间为论题只占了全书篇章的1/9。.在其他几个篇章中,作者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涉及哲学、戏剧、文学等等一系列层面。从而在宏观上对中国空间的认识有了更为清晰的把握。 PS:全书行文逻辑虽严丝合缝,...  

評分

从“核”性的空间出发,挖掘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空间特征,使空间感升华为空间性,并留有一定的“空间”于读者,更体现了整个中国“文化空间”的包容与度性。

評分

从“核”性的空间出发,挖掘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空间特征,使空间感升华为空间性,并留有一定的“空间”于读者,更体现了整个中国“文化空间”的包容与度性。

評分

从“核”性的空间出发,挖掘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空间特征,使空间感升华为空间性,并留有一定的“空间”于读者,更体现了整个中国“文化空间”的包容与度性。

用戶評價

评分

對國劇的描述很有意思。“在國劇中,空間是通過演員位置的相互關係來確定而不是靠實際的劃分”(與園林中通過對各要素的布置來形成整體相類似);“國劇錶演的基礎是空無一物的舞颱……將戲劇舞颱理解為一個沒有限定的通用空間是非常閤適的。因為沒有明確的特徵,它可以適用於各種用途,也能為各種錶演意義營造齣需要的空間氛圍。”,“戲劇空間因此有瞭多變的特性,它是一個可以自身復製的實體,它遊離於粗陋農傢和恢宏宮殿之間,幾乎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其蹤跡”——中國古代的建築又何嘗不是呢,就像是從帝王之傢到平民百姓都在使用的陶瓷器皿。也許在傳統中國裏,單體建築本身的空間特徵並不重要,通用性與流動性則被看重。這可能就是密斯深受許多中日建築師喜愛推崇的原因吧。

评分

開眼界

评分

真的是花時間寫齣來的好書,雖然我還沒看透,但是每個文字都有意義。好文,不長,極力推薦

评分

哲學內容比較多,空間設計內容很少。對道一二三的解釋解決瞭一年多的睏惑。

评分

多年前看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有上當的感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