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轮船》是本讲述吉尔吉斯林区中一个小孩子命运的书。一个正要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一个伴随着爷爷讲“长角鹿妈妈”传说长大的孩子,一个喜欢爬上山眺望远方湖泊中白轮船的小孩。他有三个梦想,第一就是上学!书中的故事正是由为实现上学愿望,爷爷为他买书包开始的,而这却冥冥中决定了他踏上悲剧命运的不归路。他的第二个梦想是与挽救了吉尔吉斯民族,而又不得不离开故土的“长角鹿妈妈”联系在一起的,他梦想着长角鹿妈妈的归来,梦想着与长角鹿妈妈快乐地生活。他还有第三个梦想,他从未和人说起的梦想,他遥远的白轮船,白轮船上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名水手,但从不回来,他的母亲改嫁,也从不回来,他与爷爷靠林区临时工的微薄工资相依为命。)他梦想着有一天变成一条鱼儿,沿着小河,一直到湖里,去到白轮船边,变回自己的模样,去看看自己的父亲,也让父亲看看自己。
艾特玛托夫,1928-2008,吉尔吉斯斯坦作家。多次获前苏联国家文学奖、列宁奖,所有作品都拍成影视剧并获国家奖,并改编成歌剧芭蕾舞剧。《白轮船》电影获国家奖,受路遥、余杰、张承志、冯德英推崇并受其创作影响。
1928年12月12日生于吉尔吉斯塔拉斯山区舍克尔村。1937年苏联“肃反”时 ,任州委书记的父亲冤遭镇压。未成年便在村里当苏维埃秘书 、区收税员 、拖拉机站计工员。1953年吉尔吉斯农学院毕业后,在吉尔吉斯畜牧研究所工作3年 。1952年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6年被 选送 到 苏联 作家协 会高 尔基文学院进修 1958 年发表的《查密莉雅》描写一位农妇不顾旧观念和旧习俗 ,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精神生活,手法新颖,受到一致好评 ,它与后来的《我们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4部中篇小说结集1961~1963)一起获1963年列宁奖金 。1966年发表中篇小说《 别了,古利萨雷!》描绘出吉尔吉斯民族现代生活的图景,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获1968年度苏联国家文艺奖 。70年代以来的作品有中篇小说《白轮船》、《早来的鹤 》、《花狗崖》和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获1983年苏联国家奖金)、《断头台》等。他的创作富于吉尔吉斯民族特色,内容丰富深刻,文笔优美,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内外拥有广泛读者。1976~1991年任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等。
因平凡的世界知道这本书。跟少平一样一天读完,这书作为儿童文学显然是不合适。现实有时就是这样残酷,作为无牵无挂的人可以为理想舍身取义逍遥遁世,但是作为有儿女有牵挂的人为了所爱人放弃自己的理想也不能过于指责。信仰这东西也有两面性,可以让人善,信得过了也会让人恶...
评分我不得不提醒自己。要写一写艾特玛托夫。至少要记下些什么。为了他的那些生动的文字。为了我的那些眼泪。为了那些在阅读过程中优柔的深思。 去借《白轮船》的动机非常简单。就是想看看。像是之前浏览的那些其他的文字一样。而最初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是李彬的《传播...
评分文 / 白鹭无痕 一部十几年前读过的小说,能够令人一直不曾忘怀,甚至随着时光的流逝,它却在生命的底色中愈益呈现出清晰的印象,这就是我在十七岁时读过的前苏联的吉尔吉斯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 《白轮船》讲的是一个没有名字、不知道自己父母是...
评分广袤无垠的苍茫草原,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世代相传的民间传说,质朴厚重的风俗人情,孕育了吉尔吉斯悠远、敦厚、温良的文化品格。这片土地曾经贫穷落后,饱受战争之苦,观其生活之坎坷,命运待吉尔吉斯是如此不公;但也正是在这个贫苦的国度,走出了艾特玛托夫这样一位世界级...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少的人阅读这本书,至少豆瓣上看起来冷冷清清的。跟朋友们说起来,他们之中不少是第一次听说。 “白轮船?讲航海冒险故事的吗?” 不,这不是讲什么航海冒险的,这是一部童话,一部善与恶的童话,一部信仰真善美并矢志坚持的童话,也是一部关乎生与死的童话。 ...
信仰破灭,以死殉之
评分适合孩子读的书,太纯洁了。童话一般的简洁。。。阅读很享受。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美了好么!所有描写都太有画面感了......越美的蓝天白云,越衬托出黑暗的丑恶. 以后的社会要如何才能保护住孩子善良的信仰啊
评分黑暗沉重,美好童真太容易被丑陋世界破坏,不论这丑陋是由官僚、权力还是资本带来的。
评分儿童文学真好看呜呜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