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 塞林格
出品人:
页数:231
译者:施咸荣
出版时间:2010-4
价格:2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03987
丛书系列:译林纪念版
图书标签:
  • 麦田里的守望者
  • 塞林格
  • 外国文学
  • 青春
  • 小说
  • 美国
  • 理想
  • 文学
  • 成长
  • 孤独
  • 青春
  • 叛逆
  • 心理
  • 现实
  • 文学
  • 美国
  • 经典
  • 少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在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而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彷徨,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作者简介

作者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一九一九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一九三六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从一九四○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偶尔有幸见过他的人透露说,他脸上已“显出衰老的痕迹”。他业已完成的作品据说数量也很可观,只是他不肯拿出来发表。不少出版家都在打他的主意,甚至在计划如何等他死后去取得他全部著作的出版权,但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九故事》(195)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1961)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霍尔顿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一个美国男孩,这个名字对很多国内读者来说, 感觉可能像在美国电影里出现过无数次的纽约中央公园大都会博物馆,似乎非常熟悉, 又总是有那么一点距离的隔膜感。 霍尔顿16岁,他总喜欢把棒球帽压得低低的戴着, 他不爱讲话,至少他不爱用我们一...  

评分

霍尔顿如果不是个少年,而是个中老年人,那他可真烦人。《麦田守望者》里的这位主人公,看什么都不顺眼。他讨厌学校,讨厌同学,讨厌父母。他甚至讨厌那些喜欢说“祝你好运”的人,以及那些说“很高兴认识你”的人,以及在钢琴演奏中瞎鼓掌的人。他当然还讨厌数学物理地理历史...  

评分

作者前言:因为是作业,所以按初中语文风格写作的书评。惭愧地谨以此中规中矩CCAV版的旧文纪念已故文学大师塞林格。 全文如下: 在纽约寒冷的冬天里只穿一件风衣,倒戴着火红的鸭舌帽,漫无目的地在街头游走——个十六岁少年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栩栩如生。这就是《麦田...  

评分

今天早上起来上网看到塞林格去世的消息,便在“豆瓣我说”上说了这样一段话:早上打开电脑上网才知道塞林格去世了,恰巧电脑边摆着的书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我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十几遍了,相信以后还会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塞林格去了天堂就不用在悬崖边守望了吧,因为...  

评分

2010年1月29日,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 早上8点多,我到了单位,打开电脑,习惯性地上豆瓣网站,看到有两封站内邮件,一封是一个从未联系过的豆友在6点多发给我的,告诉我“塞林格去世了”,我心里一惊。打开另外一封邮件,是一位媒体朋友发来的,确认这个消息,并希望我这位《...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名的使人感觉格局很大,但其实讲得是一个被开除的高中男生一路行进至纽约,然后离家闯荡却失败的故事。碍于自身的功力不足,起初阅读的时候有些吃力,翻译有年代感,又夹着一些粗话,难免让人提不起兴趣,可是坚持读下去,像是抽了一口烟,根本无法停止继续阅读的热情。霍尔顿想要离开潘西,离开周遭的人,在前往纽约的途中,遇见温柔善良也遇见可憎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他奇妙的回忆,本打算拿家里钱去西部闯荡,但是妹妹的加入使他打破了计划,终未能成行——或许自己的小世界远不如外面的世界来得糟糕,人生中多的是过客,大人的世界看起来虚假但也没有那么糟糕恶劣,霍尔顿想做个守望者,或许经历了太多所以只想拉悬崖边的孩子一把:青春并不意味着毁灭,而是另一种方式的蜕变。确实能从这本书中看到那个过去的自己,所有人都是令人怀念。

评分

我操。这是我读过的最伟大的书。我要笑死了,刚翻开这本书我就决定过几天一定要把英文原版买回来直接读原文。因为太好笑了,读翻译过的中文真是不过瘾哈哈哈。这才不是一个没脑子的蠢少年呢,他拥有的是了不起的大智慧。就像加缪在《局外人》中说的,人生在世,永远不该演戏作假。要活的真实坦诚,做一个刻薄直接的人,keep real,指出你厌恶的一切,把你看不惯的人都毫不留情的骂一遍。看书名我还以为这书特别严肃深刻,结果读起来竟然是一个被开除的小孩在骂街,竟然骂了整本书的街哈哈哈哈。我爱这本书,这书太伟大了。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啊,对自己诚实,对别人诚实,对这整个混账的世界都要他妈的诚实。每个念头都要遵循你的内心。然后,我跟考尔菲德一样讨厌毛姆,他那本《人生的枷锁》我觉得特别恶心,文笔是好,可我读完却想操死毛姆

评分

把你喂饱的是老人,而把你治愈的永远是小鬼。

评分

最后霍尔顿与其妹菲比的那段故事倒是蛮感人的;虽然Salinger将之追溯到斯塔克尔,但这句话毕竟出现在这儿:“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诶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206】;另外,《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作品,感觉美国人有一股子粗犷的精神,却特没文化啊~~

评分

为什么译者在整本书要把所有的“please"翻译成”劳驾啦“,把所有的“good luck”翻译成“运气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