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勞動
作者:本社
出品人:
頁數:220
译者:
出版時間:2007-7
價格:2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456319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心理學
  • 心理學
  • 行為科學
  • 人際關係
  • 社會影響
  • 態度改變
  • 認知
  • 群體動力
  • 偏見
  • 刻闆印象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社會心理學》分為十二章。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講述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和發展簡史。第二章為社會認知,通過對社會認知的含義、特徵、主要內容、過程以及影響因素的分析,闡述瞭常見認知偏差現象和歸因理論。第三章為自我意識,主要分析瞭自我意識的相關理論,以及自我意識和自我行動的方法、技巧。第四章為社會態度,講述瞭社會態度的定義、結構、功能,以及社會態度的形成過程、影響因素和轉變方法。第五章為人際關係,講述瞭人際關係的作用和人際關係建立發展的過程,分析瞭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第六章為社會動機,講述瞭主要的社會動機理論,分析瞭動機受挫後的行為反應。第七章為利他行為,通過對利他行為及其種類和特點的認識,分析瞭利他行為産生的原因及影響因素。第八章為侵犯行為,主要講述瞭侵犯行為的産生原因和影響因素,培養學生避免和控製侵犯行為的能力。第九章為群體心理,主要講述瞭群體類彆、群體規範、群體壓力、群體凝聚力、群體領導、群體決策等基本理論知識,並分析和解釋瞭群體心理的一般現象。第十章為社會影響,通過對從眾和服從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的分析,闡述瞭社會促進、社會緻弱的含義和産生的原因。第十一章為大眾心理,主要講述瞭時尚産生的條件與類型,時尚傳播的心理機製;流言的概念與流言産生的原因;輿論的形成與作用。第十二章為民族心理,通過對民族心理的含義、特徵、結構的認識,分析民族心理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並闡述瞭文化對民族心理形成的作用。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1) 一、社會心理學的概念(1) 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取嚮(3) 第二節社會心理學的學科性質(5) 一、社會心理學是具有邊緣性質的獨立學科(5) 二、社會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6) 第三節社會心理學發展簡史(7) 一、社會哲學階段(孕育時期)(7) 二、社會經驗論階段(形成時期)(8) 三、社會分析階段(確立時期)(11) 四、社會心理學在我國的發展(12) 本章小結(14) 復習思考題(14) 應用案例(14) 參考書目(15) 第二章社會認知(16) 第一節社會認知概述(16) 一、什麼是社會認知(16) 二、影響社會認知的主要因素(18) 第二節社會認知的內容(20) 一、對他人錶情的認知(20) 二、對他人性格的認知(21) 三、對人際關係的認知(22) 第三節社會認知的過程及認知偏差(23) 一、社會認知的基本過程(23) 二、社會認知過程中的主要偏差(24) 第四節社會行為的歸因(28) 一、歸因的定義(28) 二、歸因理論及其基本模式(29) 三、常見的歸因錯誤和偏差(31) 本章小結(32) 復習思考題(33) 應用案例(33) 參考書目(34) 第三章自我意識(35) 第一節自我意識概述(35) 一、自我意識的定義(35) 二、自我意識的構成(36) 三、自我意識的特點(38) 四、自我意識的個彆差異(41) 五、自我意識的作用(42) 第二節自我意識發展的理論(43) 一、奧爾波特的自我意識發展三階段論(43) 二、埃裏剋遜的自我意識發展八階段理論(45) 三、威廉·詹姆士的自我意識三部分理論(48) 第三節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行動的方法、技巧(49) 一、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的方法(49) 二、掌握正確的自我行動的方式與技巧(51) 本章小結(54) 復習思考題(54) 應用案例(55) 參考書目(55) 第四章社會態度(56) 第一節態度概述(56) 一、態度的界定(56) 二、態度的功能(60) 第二節態度的形成(61) 一、態度的形成過程(62) 二、態度形成的影響因素(63) 三、偏見(65) 四、態度形成的理論(68) 第三節態度的轉變(72) 一、影響態度轉變的因素(73) 二、態度轉變的方法(78) 本章小結(80) 復習思考題(81) 應用案例(81) 參考書目(81) 第五章人際關係(83) 第一節人際關係概述(83) 一、人際關係的含義(83) 二、人際關係的類型(84) 三、人際關係的作用(85) 第二節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86) 一、人際關係建立和發展的過程(86) 二、人際關係的破裂(87) 三、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89) 四、人際關係障礙産生的原因(91) 第三節人際吸引(94) 一、人際吸引的錶現(94) 二、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100) 三、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103) 第四節人際關係的測量(104) 一、社交測量法(104) 二、參照測量法(108) 三、社會距離尺度法(109) 四、問捲調查(109) 五、利用量錶評估個人的人際關係狀況(109) 本章小結(112) 復習思考題(113) 應用案例(113) 參考書目(113) 第六章社會動機(114) 第一節社會動機的含義和特徵(114) 一、社會動機的含義(114) 二、社會動機的特徵與功能(115) 第二節動機理論(117) 一、國外動機理論(117) 二、關於個體行為動因的基本觀點(123) 第三節動機受挫和行為反應(123) 一、挫摺概述(123) 二、受挫後的行為反應(124) 本章小結(127) 復習思考題(128) 應用案例(128) 參考書目(128) 第七章利他行為(129) 第一節利他行為概述(129) 一、利他行為的含義及其特徵(129) 二、利他行為的種類及其特點(130) 第二節利他行為産生的原因(131) 一、生物學理論(131) 二、社會學習理論(131) 三、社會交換論(132) 四、社會規範理論(132) 第三節利他行為的決定過程及影響因素(133) 一、利他行為的決定過程模式(133) 二、影響利他行為的因素(135) 第四節促進利他行為的方法(139) 一、用社會規範和社會輿論促使人們形成利他動機和行為(139) 二、社會責任感與移情能力的培養(139) 三、藉助大眾傳媒,提供利他行為的榜樣(140) 本章小結(141) 復習思考題(141) 應用案例1(141) 應用案例2(142) 參考書目(142) 第八章侵犯行為(144) 第一節侵犯行為概述(144) 一、侵犯行為的定義及特點(144) 二、侵犯行為的類型(145) 第二節侵犯行為産生的原因(146) 一、本能論觀點(146) 二、習得論觀點(147) 三、侵犯的生物學因素(148) 第三節侵犯行為的影響因素(149) 一、挫摺(149) 二、大眾傳播(149) 三、酒精和毒品(150) 四、情緒喚醒(150) 第四節侵犯行為的控製(151) 一、宣泄(151) 二、對懲罰或報復的畏懼(152) 三、教育(152) 四、控製傳媒對暴力的傳播(152) 本章小結(153) 復習思考題(153) 應用案例(153) 參考書目(154) 第九章群體心理(155) 第一節社會群體概述(155) 一、群體的概念及特徵(155) 二、群體的分類(156) 第二節群體規範、群體壓力與群體凝聚力(159) 一、群體規範(159) 二、群體壓力(162) 三、群體凝聚力(163) 第三節群體領導與群體決策(168) 一、群體領導(168) 二、群體決策(172) 本章小結(173) 復習思考題(174) 應用案例(174) 參考書目(174) 第十章社會影響(176) 第一節從眾(176) 一、從眾的概念(176) 二、從眾行為的影響因素(178) 第二節服從(181) 一、服從的概念(181) 二、對權威服從的實驗研究(182) 三、對群體規範服從的研究(185) 第三節社會促進、社會緻弱和社會惰化(186) 一、社會促進、社會緻弱(186) 二、社會惰化(188) 本章小結(190) 復習思考題(190) 應用案例1(190) 應用案例2(191) 參考書目(191) 第十一章大眾心理(192) 第一節時尚(192) 一、時尚的概念(192) 二、時尚的特點(193) 三、時尚的心理機製(194) 第二節流言(195) 一、流言的概念(195) 二、流言産生的原因(195) 三、流言的影響及製止(197) 第三節輿論(198) 一、輿論的概念(198) 二、輿論的特徵(199) 三、輿論的形成(200) 四、輿論的作用(202) 本章小結(203) 復習思考題(203) 應用案例1(204) 應用案例2(204) 參考書目(204) 第十二章民族心理(206) 第一節民族與民族心理(206) 一、什麼是民族(206) 二、什麼是民族心理(207) 第二節文化與民族心理結構(208) 一、關於文化(208) 二、民族心理結構(211) 三、民族心理的形成與發展(212) 第三節跨文化心理學與民族心理學研究(214) 一、從民族心理學到跨文化心理學(214) 二、民族心理學的研究(215) 本章小結(219) 復習思考題(219) 應用案例1(219) 應用案例2(219) 參考書目(22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